导航菜单

(吉林省)四平市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2021—2025年)

  专栏1. 重大工程项目

  1. 四平市黑土地云平台建设工程。瞄准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前沿,以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为方向,着力搭建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升级完善物联网、卫星遥感、测土配方施肥、农机管理、休闲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病虫草害识别等数字农业平台,实现与省级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的无缝对接。

  2. 黑土地保护利用装备工程研究项目。支持相关企业和主体围绕农机装备关键材料及工艺、核心零部件及元器件、农机装备智能化等领域,重点开展高性能、智能型、复合型黑土地保护机具研发。

  3. 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工程。依托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与有关企业合作,打造中国黑土地保护农机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四平市),初步形成以保护性耕作机具为主导的、与黑土地保护战略相匹配的产业体系。

  4. 农业机械化更新提升工程。率先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以产粮大县为重点,开展全程机械化新型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加快发展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农业用北斗终端等智能农机装备。

  第五章 改善黑土地基础设施

  围绕改善黑土地基础设施,扎实开展黑土区高标准农田建管示范,强化农田水利建设,强化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农田防护林建设,持续增强黑土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

  一、开展黑土区高标准农田建管示范

  结合全域实际,按照“排灌设施配套、农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总体目标,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田。建立黑土地用养结合机制,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责任,提升管护水平。有效增加作物产量、培肥地力、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推动“完整、协调、循环、再生”的黑土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实现清洁生产和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

  二、强化农田水利建设

  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建设节水灌溉骨干工程,提高灌区节水水平,持续提升粮食生产保障能力。健全完善量水测水设施,加强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降低农业用水损失。治理渍涝区的土壤黏重和盐渍化,建设排灌沟渠、提灌设施、集雨蓄水设施,提高灌区输水、配水效率和排灌保证率。对灌区渠首、骨干输水渠道、排水沟等进行配套完善和更新改造,结合保土耕作、退耕还林、沟道防治等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提高农田灌排能力。加强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的有效衔接配套,完善灌区田间灌排体系,配套输配电设施,实现灌溉机井设施井井通电,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实施滴灌、浅埋滴灌、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提高灌水效率。

  三、强化小流域综合治理

  在伊通县、梨树东南部乡镇和铁东区,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开展黑土区侵蚀沟治理,科学布设关键性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沟岸崩塌扩张,抬高沟道侵蚀基准面,遏制沟道溯源侵蚀。对立地条件较差,难以在短期内用植被措施有效控制快速发展的大中型发展性侵蚀沟,开展以工程措施为基础、以植物措施为辅的侵蚀沟治理措施体系。立地条件较好、上方来水量较小、沟体相对稳定、危害相对较小的中小型发展性侵蚀沟,采取以植物措施为基础、工程措施作为必要补充的侵蚀沟治理措施体系。建设内容包括建立侵蚀沟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预警系统;进行沟道填埋耕地再造、沟道稳固和植被恢复,建立林草优化配置和生态产品开发一体化的黑土地侵蚀沟防治高效技术体系。

  四、强化农田防护林建设

  结合贯彻《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第三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吉政办发〔2021〕11号),实施生态造林黑土地保护示范工程项目,重点围绕农田防护林示范区建设、防风固沙林建设、生态林修复、村屯绿化等方面开展造林生态保护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农田防护林22166.2亩,其中:成过熟农防林更新6427.6亩,退化农防林改造3657.1亩,恢复新建农田防护林12081.5亩,为高标准农田提供生态屏障,提高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铁东区、伊通满族自治县,重点以森林培育为主,处于四平东南部低山丘陵区,建设并逐步形成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用材为主的复合林,辅以生态经济兼用林、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康养业为主的森林体系。铁西区、梨树县、双辽市重点以黑土地保护为主,建设成以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为骨架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双辽市重点以生态屏障建设为主,建设以防风固沙林为主的防护林体系,进一步完善草原、湿地生态体系,通过新建、更新和改造,增强生态屏障作用,阻止科尔沁沙地东移和土壤风蚀荒漠化。

  专栏2.重大工程项目

  1.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农田区内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设施配套,重点在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科技服务和建后管护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 农业节水增效工程。以粮食主产区、生态环境脆弱区、水资源开发过渡区等为重点,创建节水型灌区,指导集成推广蓄水保墒、集雨补灌、测墒节灌、土壤深松、新型保水剂、全生物降解地膜等旱作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一批农业节水技术、产品、设备使用示范基地建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60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