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丹东市“十四五”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

  丹东市“十四五”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为推进丹东市“十四五”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全面建成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依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十四五”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的通知》(辽政办发〔2021〕37号)、《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辽人社发〔2021〕17号)和《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丹政发〔2021〕7号)等有关规划,结合丹东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环境和总体要求

  第一节 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各县(市)区、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坚持民生为本、就业优先工作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狠抓落实为保障,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全面完成“十三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为维护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为实现丹东振兴发展新突破,奋力开创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十三五”时期连续出台和加快落实一系列积极的稳就业、促就业举措,创新实施67项重大举措,打出政策组合拳,累计为3521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6554万元,稳定岗位11.1万个,惠及职工21.7万人次,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的严重冲击。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4万人,完成规划目标的113.3%;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控制在5%以内,低于规划目标0.2个百分点。创新出台了《市属公立医院、学校、新闻媒体选用人才实施办法(试行)》,放宽了卫生、教育、新闻媒体事业单位高校直招条件,累计招聘高校毕业生2092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历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创新出台了《丹东市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暂行办法》,累计帮扶2.7万就业困难人员和7.6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残疾人和女性劳动者权益得到保障。2020年疫情期间,确保3万名农民工开展点对点返岗复工服务保障,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为期3个月的短期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政策,兜底安置1268人,确保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全力推进丹东港破产重整后职工安置工作,依法依规制定了职工安置方案,确保了4200多名职工妥善安置。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方式更加多元,创新出台了《关于扶持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发展的暂行办法》,扶持创业带头人2442人、带动就业1.4万人;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8.02万人次,开展了首届“丹东工匠”和首届“手表制作大师”评选活动,选拔表彰“丹东工匠”10名,评定出“手表制作大师”6名、“手表专项技术能手”8名;圆满承办了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辽宁省选拔赛,我市推荐的“5S移动智能汽修服务平台”荣获全省创业项目组一等奖,代表辽宁参加全国大赛获得三等奖,创造了辽宁省参加国赛以来的最好成绩;成功承办“技师杯”全省职业技能精英挑战赛,丹东市获奖总数和冠军总数分别占比30%和40%,冠军数、获奖数均处于全省首位,创丹东市参加省赛最好成绩。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实现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将老事业库中参保人员全部纳入省级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发放,仅此一项,每月就减轻财政负担1200万元,每年节约财政资金1.4亿元,一举破解了27年来财政兜底保障老事业库无编在职人员养老金难题,有效减轻市、县(市)区财政负担。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提高工伤保险基金统筹层次,推进工伤保险信息化建设,规范定点医院工伤医疗结算标准,落实阶段性减免缓社会保险费政策,累计减免企业三项社会保险费7.39亿元。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参保总量达227余万人次。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人均达到2183.65元/月;五七家属工人员人均达到1316.26元/月;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人均达到4128元/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达到108元/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550元/年;失业保险金月人均发放标准达到1511元;一级工伤人员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分别达到2605元/月、2037元/月、1193元/月。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调整机制基本建立,社会救助制度更加健全,城市、农村低保平均标准分别达到646.5元/人/月、4872元/人/年,城市特困人员人均供养标准达到862元/月,农村集中、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人均供养标准达到7020元/年,集中、散居供养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人均分别达到1724元/人/月、1383元/人/月。

  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覆盖城乡、全方位、均等化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初步形成。2019年,丹东市被人社部确定为第三代社保卡先行发放试点城市。10月27日,丹东市社会保障智慧大厅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365天、24小时全天候自助服务,社保卡办卡时间由22个工作日缩短到90秒办结,全国领先,被省营商局和省社保中心作为创新服务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2020年,丹东市智慧人力资源市场正式上线运行,这是丹东市智慧城市首个落地项目,实现用工单位和求职者精准画像、智能匹配、双向推送,群众足不出户通过手机就可以线上找工作,被省人社厅确定为“丹东模式”在全省推广。“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719场,提供岗位32万个,达成意向55276人次,人力资源市场活力充分释放。2020年4月,丹东市被人社部确定为“快办行动”联系点城市,开发“1+4+5+X+N”平台系统,创新推出“六个办”服务模式,对150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明确办结时限,距离办结时限不足30%的亮黄灯提示,超期未完成的亮红灯警示。将82个分散窗口整合为28个综合窗口,实现“一个窗口可以办92件事”;将71项人社政务服务事项整合成12个“一件事”打包办,实现人社服务“三步办结”。在全省率先实现“人社政务服务电子地图”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在全市106个丹东银行网点开展老年人生存认证,得到副省长高涛和省人社厅、省营商局主要领导充分肯定。2020年底,丹东市首创“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明确“两个目的”,实行“三种处理方式”,建立“1、3、5”办结机制,开辟“四种受理渠道”,制定“五项制度”,累计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解决各类难题565件。省委书记张国清在全省营商环境建设推进会议上指出,将丹东“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10月15日-16日两天,人社部党组书记、部长张纪南来丹调研时指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是担当作为的表现,丹东市人社工作有亮点、有特点,值得肯定”,同时指出市人社局“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要在全国人社系统推广。“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被人社部评为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入选“中国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被国务院纳入《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5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52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