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围绕管理、发展、脱困、改革,完善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探索建立双层管理体制,创新政府资源配置方式、标准和程序,摸清家底、市县联动,整合盘活有效资源资产,以资产重组、股权划转等方式统筹推进全市国企改革发展。加快推动投融资平台企业市场化转型,增强企业“造血”功能,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优化国资监管手段,压缩管理层级,严控债务、投资、合规风险,有效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完善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薪酬绩效联动机制。
争当全省营商环境标杆。推行投资并联审批、容缺审批和告知承诺制,切实解决企业审批难、审批慢问题。推进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各类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提高“一件事一次办”、全程网办比例。推动市场、创新、政务、法治、人文五大环境全面提质。
促进市场主体增量提质。聚焦市场主体需求,抓好纾困、输血、培引、双创、改革、服务等工作,确保市场主体净增3.2万户以上,“四上”企业总户数突破1000户。健全招商引资市、县、园区联动机制,瞄准补链延链强链精准招商,大力引进与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契合度高的“链主”企业和优势项目。恪守契约精神,保障企业利益和财政可持续。引进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不低于10个,市外产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决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营造宜商惠企的发展环境,让民营企业家放开手脚、轻装上阵。深入实施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的力度。加强涉企政策宣传落实,实现政策推送精准匹配、企业诉求一站直达、普惠政策免申即享。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扎实做好清理化解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切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7%以上。
(四)坚持扩大开放扬优势,聚力做大做强口岸经济。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口岸、通道、物流、产业、城镇协同联动发展,加快把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全速推进区域物流中心建设。改善腾冲至密支那公路通达条件,提升大保铁路运输能力。加快打造保山、腾冲物流枢纽,推进蒲缥大宗冷链物流中心、腾冲猴桥国际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力争隆阳区小永物流园、腾冲宏顺物流园开工。推动潞江坝、柯街等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大力培育A级物流企业。
加快口岸特色产业聚集。依托对缅农业合作基础,大力发展跨境农业。规范发展边民互市贸易,积极引导和鼓励传统企业应用跨境电商,提升市场竞争力。用好国家支持边境城镇建设政策,把腾冲打造成为全省扩大沿边开放的重要节点。充分发挥境外缪达经济贸易合作区、密支那经济开发区、猴桥—甘拜地跨境经济合作区和市内产业园区联动作用,努力形成境内境外园区一体化综合性产业发展体系。
着力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快提升口岸功能,实施腾冲口岸智慧化通关等9个重点项目,实现通关货运能力较2020年提升30%以上,进出口货运量达到400万吨。优化整合猴桥口岸水果指定监管场地,申报建设进境食用水生物、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丰富进口产品品类,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
(五)坚持创新驱动补短板,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聚焦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提升人才培引和科技服务质量,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潜能。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锚定“三年有起色、五年上台阶、八年争优秀”目标,确保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力争教育教学主要评价指标居全省中上游。抓好校园安全源头防控和治理,大力创建平安校园。持续优化调整校点布局,加快教育集团共同体建设,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施好基础教育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推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探索优化教师招聘机制。建设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作室,促进师资队伍提质培优。做好职业学院招生准备工作,推动珠宝学院二期建设,支持保山中医专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保山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国门大学。加强继续教育、特殊教育、老年教育,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评选表扬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
完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幅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重点培育硅基材料、生物制造等创新平台和团队,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技术与开发重点新产品10项以上。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户,培育省级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30户、专精特新企业5户以上。围绕绿色发展主题,全力办好2023腾冲科学家论坛,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良性机制,把项目、企业引进来服务产业,努力打造“科技达沃斯”。
加强重点人才引进培养。实施“兴保英才计划”,精准引进经济金融、项目策划、产业发展、园区管理、名师名医等紧缺人才,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建立“海智计划”工作站,积极申建省级(腾药)大健康院士专家产业园、保山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示范项目。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六)坚持振兴乡村强根基,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抓住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这个关键,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守住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红线。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格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坚决查处和整改违法违规占地问题。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完成补充耕地垦造水田3万亩,落实进出平衡任务7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加快水稻繁育基地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95万亩左右、产量146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