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自流井精彩故事。加快以盐灯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依托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中国彩灯博物馆等,创新推出“文化+旅游+教育”研学模式,设计开发多条科普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研学路线及多门研学体验课程,以沉浸式互动体验传承历史文化。全力构建媒体推广矩阵,用好、用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手段,精心打造“夜游釜溪”、诗意尖山等特色文旅IP,推动彩灯、扎染等文化产品走出去,全面提升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四)聚焦城乡融合,着力打造互融互促新样板
统筹城乡发展布局。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统筹推进“1+1+3+7”城镇体系(6)建设。积极推动T3道路(7)改造,全力推进自贡至泸州港公路建设,高效衔接G247自贡漆树至宜宾公路,提升交通内畅外联水平。加快推进老旧片区综合整治,确保骑坳井、滨河小区侧、黄桷坪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改造老旧小区6个,增设既有住宅电梯10部以上。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陆港新城,编制完成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全面启动新天泽教育城建设,配套完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增强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功能,打造产业新引擎和人居新环境。支持仲权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加快荣边全域一体乡村振兴示范镇、飞龙峡生态康养示范镇建设。推进城市建成区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大力实施《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营造整洁有序城市形象。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硬措施,全面推行田长制,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开展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恢复耕地1000亩以上,确保实现耕地面积、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三个不减”。积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引导现代农业产业成线成片联动发展,加快推动“中稻+再生稻”“高粱+大豆”高产高效示范项目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稳定增收。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有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15公里,整治病险水库3座,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深入开展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专项攻坚,确保完成市下空气优良天数目标任务。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统筹实施狸狐洞水库渠道建设和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雨污分流、污水管网建设,确保釜溪河碳研所断面稳定达Ⅲ类水质。因地制宜推进废弃物综合利用,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90%、78%。严格土地用途管控,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抓好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加快“双碳”(8)进程,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9),加强生态环保监管执法,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考核体系,筑牢高质量发展绿色屏障。
(五)聚焦改革攻坚,着力释放创新发展新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区属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企市场化投融资功能及资本运作能力,做大做强做优国有资本。建立健全基层审批制度,梳理下放审批事项17项,强化基层便民中心服务能力。深化推广运用“一业一证”试点经验,实现“一证准营、一码亮证”,切实提升集成化服务效能。统筹推进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省级第二轮土地承包延长30年试点,鼓励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变乡村“闲资源”为“活资产”。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加快“两端”(10)“两网”(11)建设,打造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壮大科技型、创新型企业队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户。依托东方锅炉院士工作站、大西洋公司技术创新优势,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吸纳更多研发中心、科技平台落户,力争新增专利申请270件以上,推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持续开展人才引进行动,完善人才住房、子女入学等政策,新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50名以上。
(六)聚焦民生事业,着力书写人民满意新答卷
创造更好就业环境。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加大援企稳岗、就业创业帮扶力度,持续开展夜市招聘、春风行动等系列专场活动,精准实施职业技能培训1800人次以上。强化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就业队伍服务能力,推广就业、创业政策“小便签”模式,力争创建3个市级就业创业服务点,进一步提升就业服务质效,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400人以上。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探索“两自一包”(12)模式,加快推动与四川师范大学战略合作,高质量建设陆港新城学校,推动塘坎上小学等优质教育品牌集团化办学。继续巩固“双减”成果,加强培训机构管理,完善课后配套服务。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落实标准化考点建设任务,扎实推动艺术体育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启动鸿鹤小学、大湾井小学校点整合,提质升级舒坪小学、育英小学基础设施,新建二十二中综合教学楼,有效改善办学条件。深化“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建立教师成长基金,优化激励机制。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化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确保优抚医院项目竣工、区人民医院投入运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优化“一老一小”服务,确保失能老人养护中心主体完工,新增普惠托育机构1个。建成宝珍井保障性住房。推进社会保险精准扩面,确保参保对象应保尽保。持续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优待抚恤和拥军优属等工作。启动区档案馆建设,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