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扩大内需,着力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强化项目核心带动。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加强项目谋划,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有机更新、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领域,科学谋划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全年计划实施重大项目130个以上,确保新开工50个,竣工40个,完成投资140亿元以上。坚持项目专班推进,完善项目考评、拉练、奖惩等机制,加大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保障力度。紧盯国家和省、市政策导向,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筹措各类发展资金20亿元以上。全面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延时办理等极简审批模式,不断优化项目服务保障。
全面激活消费潜能。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速促进“后疫情”时代服务业复苏,更好发挥消费在稳增长中的基础作用。大力培育消费新热点,积极出台消费券、购置补贴等激励政策,鼓励家装家居家电等大宗消费,举办“梦想家”消费季等系列促消费活动60场次。擦亮川派餐饮创新发展先行区金字招牌,培育打造自流井老街、梵华1939、文创公园等特色餐饮集聚区,开展“舌尖味道·心间老城”川派餐饮汇等活动,开设深夜食堂、网红打卡点、文创娱乐等夜生活新场景,满足市民游客差异化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支持发展楼宇经济、电商经济、流量经济等新经济业态,为城市经济注入新动能。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牢固树立“同舟意识”,聚焦市场主体信心提振,精准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发挥好国家普惠金融示范区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扩大风险代偿基金池。加强政银企对接合作,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组织融资对接4场次以上,融资2亿元以上。加强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抓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完善区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项目服务专员等制度,有效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开展涉企收费治理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免申即享”,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新增市场主体1700户以上。
(二)聚焦融圈强极,着力打造开放发展新高地
提标提能陆港建设。结合“三区三线”(4)划定成果,合理调修港区控规。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擦亮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字号”招牌,启动南铁路物流基地二期、智慧信息化冷链物流基地等34个项目建设,力争保税物流中心(B型)公用型保税仓获批投运,确保西南冷链智慧物流港(一期)、中通快递川南分拨中心(二期)建成投产,新增冻库1万立方米。打造川南“一站式”多式联运枢纽中心,加快建设川南渝西现代物流枢纽,争创第四批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加快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公铁联运仓储中心建设,完善陆港“三纵四横”路网体系,新建临港大道、博览大道等港区道路,增强港区承载能力。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打造氢能装备制造先行区,发挥东锅公司“链主”效应,联合川润股份、中昊黑元化工研究院等重点涉氢企业建立“自贡氢能产业联盟”,启动川南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东锅数字化改造,新建加氢综合能源示范站,抢占川渝氢走廊先机。鼓励大西洋公司开展数字化转型,打造全球著名“焊接专家”。支持鸿鹤制药、北部湾油脂等骨干企业扩能升级,确保川润供应链智造中心、昆仑隆源石油开采支撑剂、容鑫金属制品制造等项目竣工投产,完成工业投资增长15%,工业产值增长9.5%以上,储备工业“熟地”500亩以上,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
培优育强产业生态圈。创新产业招商模式,聚焦“招大引强”与“延链强链”,全年举办招商活动4场次以上,力促蜀物自贡冷链加工物流园等22个项目签约落地。聚焦临港加工业、先进制造业等,主动承接成渝双核产业外溢,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抓好项目全周期全要素管理,做好行业指导、政策兑现等“后半篇”文章,确保签约项目有力有效推进,尽快落地开工、建成投产,履约率、开工率分别达90%、80%以上。
强化区域协同发展。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主动对接成都铁路港、空港双枢纽,推动口岸功能、物流枢纽功能向自贡延伸,建设川南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四川南向班列集结中心、成渝最大冷链集散基地。抢抓RCEP(5)合作协议生效机遇,常态开行自贡—北部湾—东盟铁海联运班列和自贡—万象国际班列,并轨泛亚铁路网,融入“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两大经济走廊,为全市产业发展降本增效、融入国际国内市场提供坚实物流支撑。全年开行铁海联运班列100列以上,确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16亿元。
(三)聚焦全域旅游,着力构建文旅融合新格局
重塑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围绕“年代自贡”主线,加快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特色区。完成老旧街区、老旧工业片区、传统商圈、公共基础与服务设施等重点地区和领域的城市更新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文保单位等保护利用,鼓励国有企业与行业领先的专业化企业开展全面合作,全力推进富台山片区、滨江路城市会客厅改造,开工建设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新馆,完成西秦会馆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修缮,打造“夜游釜溪”升级版。聚焦老工业遗址功能再造,高标准建设东锅片区“三线建设”博览园,重拾历史人文精神,让老旧厂房焕发青春活力。强化城市生态修复,结合自然景观、山水资源,重点规划打造一批口袋公园和邮票绿地,持续优化老城空间形态。
打造乡村悦游休闲胜地。立足城市近郊区位优势和特色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农旅产业。围绕传承红色文化、体验农耕文化主线,全力打造南部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乡野田园体验区、森林康养主基地。积极探索购买、租赁、置换等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民宿发展,打造一批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高品质旅游民宿。加快推进卢德铭红色文化园、蓝城原乡里科教农旅产业园、飞龙峡国际养老社区等项目建设,全力构建“悦游乡村”农旅体系。持续举办尖山桃花会、生态采摘、红色研学等一系列主题民俗活动,开发一批乡村精品游路线,丰富拓展文旅产业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