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促发展。做强创新平台,规划建设技术中心、实验室、科学成果中试基地[11],加快“双创”基地、孵化园等载体建设,强化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等服务保障,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创新主体,实施企业创新主体育苗造林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以科技创新催生企业发展新动能。激发创新活力,探索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与应用。
三、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坚持做大总量和提升质量并重、扩大增量和做优存量并举,全面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构建结构更优的现代产业体系。突出强基础、延链条、促转型,全力打造能源化工、绿色建材、食品酿造3条百亿级产业生态链,构建“4+1”现代工业体系[12]。力争到202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00家,工业增加值突破150亿元。突出保基本、扬优势、提质效,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现代养殖、精品果业3个百亿级产业,构建“9+3”现代农业体系[13]。力争新培育国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专合社20家,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90亿元。突出聚人气、促消费、激活力,推动特色旅游、合江餐饮、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构建“3+6”现代服务业体系[14]。力争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90家,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
——搭建功能更全的产业发展平台。推进工业集中发展,把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持续推动临港园区、循环园区做大做强,规范提升合江食品园区,规划建设泸永江先进材料产业示范园区。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管理服务能力。优化管理体制,探索园区与属地镇街融合发展模式。力争到2026年,园区税收突破20亿元。加快农业集聚发展,围绕标准化、品牌化、科研化、宜机化、特色化、规模化,推进农业园区种养循环、主体带动、科技驱动、开放合作、全产业链发展,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农旅融合的现代农业园区。争创合江荔枝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将巴蜀鱼米之乡和荔枝园区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完善保障更强的要素供给机制。加大人才招引培育。健全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让合江成为各类人才的筑梦之地、圆梦之城。强化资金投入保障。拓宽融资渠道,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共绘美好图景、共享发展红利。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实行“新增分配”与“存量盘活”挂钩机制,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完善水、电、气、能耗指标等要素保障机制,构建高效配置的市场体系,促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
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以营城创新[15]提升城市能级,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美丽合江。
——推动绿色生态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进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廊道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筑牢长江上游靓丽生态屏障。加快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发展食品酿造、绿色建材、健康养生、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建设赤水河生态价值实现实验先行区。
——打造山水田园城市。坚持规划引领,建设“田中有城、城中有田,山上花果飘香、山下稻鱼满仓”的滨江山水田园城市。优化城市布局,推动“两环四桥五网”[16]建设,完善外部交通环线,拉伸内部路网骨架。美化城市面貌,完善服务配套、邻里生活等社区功能,建设主题突出、绿色生态的公园体系。彰显城市品位,以文化赋能城市发展,将千年荔枝、盐茶古道、江河文化等元素融入老城更新和新城建设,提升城市质感。力争到2026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
——建设优美宜居乡村。实施“五网”建设工程,加快内外交通干道建设,打通一批断头路、产业路、旅游路,构建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体系,确保75%的镇街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全面推行城乡供水规模化、一体化,持续优化电力、燃气、通讯等基础设施,推动5G网络深度覆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做好本土文化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
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推进七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开辟工业支撑新局面
——提升园区平台承载力。临港园区力争通过化工园区认定,加快调位步伐,推进独立工矿区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污水处理厂技改升级,确保张湾四纵道路建成投用;完善合江·江津(珞璜)新材料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管理运营机制。循环园区探索“园中园”模式打造绿色建材产业园,完成三横二段道路建设。食品园区加快规范提升,围绕酿酒、食品、饮料、包装材料4个主导产业,完成“一园三区”规划编制,启动九支、大桥、先市3个片区建设。泸永江先进材料产业园开展规划编制,启动前期工作。强化园区要素保障,提供无担保“园保贷”[17],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盘活存量土地,持续处置低效用地,促进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实现园区主营业务收入350亿元、税收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