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青海省)德令哈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26日)

  各位代表,坚持工业强市,构建德令哈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是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德令哈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将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想尽一切办法,动员一切力量,调动一切资源,全力打造海西工业经济发展新高地!

  (三)坚定不移建设文化大市,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以文化惠民筑牢文化根基、以文旅融合激发文化活力、以文化交融增强文化自信,努力将德令哈建设成为全省具有显著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大市。

  强化文化支撑。将“德都蒙古文化”“汗青格勒文化”“农垦文化”“现代诗歌文化”融入城市建设,打造“一街一形象、一街一品牌”。深化“全民读书月”活动,策划柏树山音乐会、沉浸式舞台剧等文化活动,办好两岸三地艺术家走进德令哈、中国诗词大会、第八届那达慕大会、昆仑英雄拳击赛、海子诗歌节、汽车拉力赛等文体活动,满足市民可感受、可参与、可共情的文化需求。完善非遗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推进黑石山水库青铜时代古遗址保护。深入挖掘生态旅游资源,加强柏树山、哈拉湖探险游项目开发,全力打造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加强与浙江杭州等地的文化交流,推介天文科考、草原文化、民俗体验、自然风光等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资源,打造“现代诗城·浪漫之都”旅游品牌。

  强化教育支撑。持续推进初中教育赶超工程和高中教育突破工程,力争今年中考成绩走在全州前列,全市重点高校录取率实现新突破,2025年中高考成绩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真正实现德令哈教育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继续升级集团化办学,优化区域布局和教育资源配置,保障更优质的教育供给。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等重点改革,完善优化校长、教师评价激励和淘汰机制,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巩固“双减”成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

  强化人才支撑。优化企业用工保障服务,通过开展线上、外出招聘活动,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用工需求。认真落实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巴音英才”计划,制定“接地气”的人才优惠政策,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积极搭建政、校、企三方对接平台,推广订单式培养、套餐式培训,争取用3-5年培养一批本土人才。依托浙江援青平台,做深做实优秀人才短期挂职交流,使对口支援平台成为德令哈引才育才用才的新高地。

  各位代表,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们将以推进文化大市建设为新的起点,对标对表、创新思路、乘势而上,以实际行动推动德令哈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矢志不渝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拿出敢为人先的勇气,以改革激发新活力、以服务构筑新优势、以开放催生新动能,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盘活用好各类国有资产,切实增强统筹经营资金、资产、资源的能力。全面推进落实医保制度改革,持续扩大医保付费范围。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抓好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土地经营权流转,稳慎推进农村宅改工作。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健全资产监管体系。加大与金融机构对接力度,支持交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

  优化升级营商环境。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深入推进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多测合一”、联合验收“一口受理”、高频事项“一站式”通办,持续优化“局长进大厅帮办陪跑”、重点事项“容缺受理”,压减项目审批时限,推动更多事项“跨省通办”“免申即办”“掌上办”。围绕站稳全省营商环境第一梯队目标,持续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建立“政企直通车”工作机制,打造“企业家茶座”活动品牌,进一步畅通、规范营商环境问题投诉举报渠道,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经济走廊建设,加强与中亚、西亚等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鼓励本地优质企业“走出去”。培育壮大外贸经营主体,支持中盐化工在我市设立出口公司,填补我市纯碱产品出口空白。深化拓展区域合作,加大与西北五省劳务对接协作,支撑我市产业用工需求。加强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合作,推动与兄弟县市补台发展、错位发展、融合发展。积极参与青洽会、上海光伏展会等活动,放大节会平台对外开放和投资促进效应。

  开展助企暖企行动。深入开展“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完善企业困难问题征集交办机制,坚持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千方百计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深入开展助企干部素质和能力双提升活动,着力培养一批懂企业、熟悉经济的干部,拓展服务企业的能力。探索建立“访企需、听企声、知企意、解企忧”长效机制,畅通问题反映渠道,提升问题处置能力,奋力在全省“助企暖企春风行动”中走在前列、树立标杆,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各位代表,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也是在新发展格局中形成城市比较优势的关键。我们将始终坚持把企业当作“衣食父母”,把企业家的认可作为工作第一标准,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持续唱好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的“双城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575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