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点抓好以下8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绿色工业引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绿色工业突破行动,用三年时间,加快推进工业经济扩量提质、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到2025年实现“12345”目标。“1”即实现一个翻番,绿色工业总产值在2021年290亿元的基础上达到600亿元以上;“2”即推动两个下降,单位工业能耗和碳排放两个约束性指标比“十三五”末分别下降13.5%、18%;“3”即建成武威工业园区、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凉州工业园区三个百亿级园区;“4”即培育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奶产业、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新材料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5”即打造多能互补综合能源、河西走廊黄金奶源、优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河西地区重要新材料、特色医药制造五大产业基地。
加速新能源产业崛起。围绕打造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充分发挥我市7000万千瓦风光资源优势,按照三年建成200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发电装机目标,以凉州九墩滩、古浪黄花滩、民勤红沙岗、天祝松山滩为重点,统筹新能源开发和产业链构建,培育壮大百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2023年实施新能源续建项目235万千瓦,新开工220万千瓦,新增并网300万千瓦以上,“绿电”达到160亿千瓦时。开工建设黄羊抽水蓄能电站、陇电入浙±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100万千瓦调峰煤电及配套750千伏武威北输变电工程,建成土门330千伏变电站,提高电网整体配送能力。引进实施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推动已建成的风机总装、大兆瓦级叶片、光伏组件、逆变器等项目达产达标,力争新能源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
壮大奶产业集群规模。围绕打造河西走廊黄金奶源基地,坚持园区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方向,支持凉州区、古浪县已建成牧场加大奶牛引进和繁育力度,支持民勤县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奶牛养殖,扩大优质饲草种植规模,2023年奶牛存栏达到14万头以上。坚持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聚力打造百亿级奶产业集群。支持乳制品企业增线扩能,尽早实现日加工鲜奶1800吨目标,带动饲料加工、彩印包装等上下游企业快速发展,力争奶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80亿元以上。
提升食品工业能级。围绕打造优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以精深加工为牵引,扩产能、增品种、提品质,大力发展休闲食品、肉制品、预制菜、啤酒精酿、甜菊糖、饲料加工产业,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促进流通业和服务业繁荣活跃,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壮大百亿级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力争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50亿元以上。
培优新材料产业集群。围绕打造河西地区重要的新材料生产基地,引进战略投资者,开发储能、可降解材料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加快碳化硅、电石等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2023年实施12万吨工业硅、3万片碳化硅衬底等项目,完成15条碳基材料生产线技改,盘活80万吨电石产能,续建年产200万吨水泥机质骨料生产线。
挖掘特色医药潜力。围绕打造特色医药制造基地,依托特药资源优势,建设绿色标准化药源种植基地7个,发展中药材20万亩以上,引进中药配方颗粒企业,做大做强药材加工产业。做强特药品牌,2023年建成5000万盒宣肺止嗽合剂生产线,实施祖师麻膏药二次开发项目,积极研发肉苁蓉、锁阳、藏药等新产品。发挥重离子医院辐射带动作用,谋划引进医疗装备制造项目,实现医疗装备制造零突破。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五个振兴”,抓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良种良法良技配套,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40万亩以上、总产量122万吨以上。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撂荒地整治,争取实施整县域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新建高标准农田40万亩以上,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完善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强化产业就业帮扶,发挥经营性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效应,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争取落实财政衔接补助资金15亿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调剂交易资金9亿元,支持产业做大做强。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推进“一县一园”建设,强化产业、劳务、消费、人才协作,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深入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倍增行动,持续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带,发展壮大“8+N”优势主导产业。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设河西走廊百万头肉牛、百万头生猪、千万只肉羊示范区,健全完善畜禽疫病防控体系,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40%以上。加快创建凉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凉州生猪、民勤肉羊、古浪牛羊、天祝食用菌及藜麦4个省级产业园。新认证“三品一标”9个、“甘味”品牌5个,持续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建设河西走廊种质资源库与农牧业研发基地项目,加强玉米、肉牛、肉羊新品种选育。推进农业与加工、流通、文旅等产业融合,不断提升产业增值收益,让群众的“钱袋子”更鼓、“家底子”更厚。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统筹考虑土地利用、村落形态、文化传承等因素,加快规划编制,实现发展类村庄规划全覆盖。一体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农房抗震改造、公共服务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民勤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建成省级示范村25个、市县级示范村100个。鼓励发展庭院经济,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