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3月1日在湟源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县长 董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湟源凝心聚力、砥砺奋进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圆满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稳的态势不断巩固、进的趋势得以延续、好的势头逐步显现,充满活力的经济态势正在加速形成。
这一年,市委对湟源提出“六个立足”工作要求,为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攻坚克难、勇担使命的强大思想动力,激励着全县上下凝聚合力、主动作为,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湟源篇章取得新的成绩。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增速高于全市6.7个百分点;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58亿元,增长9.4%,均迈上了新台阶,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这一年,面对疫情防控“大考”,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通过指挥体系的完善,应急机制的激活,防疫物资的保障,舆论宣传的引导,全面有序的核酸检测等工作,圆满完成了这次疫情防控任务。在疫情防控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奋战在一线,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志愿者挺身而出、默默奉献,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全县各族群众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汇聚起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团结奋斗的湟源精神。事实证明,全县干部群众是值得信赖、可以依靠的力量源泉。有你们在,我们底气十足、斗志昂扬!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抗击疫情作出辛勤努力、积极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活力不断释放。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注重激发企业自身活力,帮助和引导企业走出困境,全面落实重点企业、项目包保服务机制,71个项目有序实施。全年争取各类专项资金8.66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5%,完成率位列全市区县榜首。立足发展定位,建立“百亿”招商项目库,与中国融通等上市企业达成农业发展、文旅产业等合作协议,抓发展、强招商的氛围愈发浓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14项非行政审批事项全部“清零”,服务窗口开展网上评议,积极推行金牌“店小二”服务模式,新增市场主体1400余户,组织企业申报项目35项、新增贷款6.8亿元,减税降费1900万元,企业发展的信心有力提振。
——坚持高质量发展,产业“四地”加快建设。我们紧紧围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清洁能源、生态旅游发展,注重规划引领,增强产业发展韧性、弹性,努力提升整体水平和竞争优势。实现一产增加值6.97亿元,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湟源牦牛肉”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两品一标”数量达到28个,“源字号”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前景无限、大有可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6.5亿元,30兆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年处理80万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快推进,绿色循环发展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全年接待游客225万人次,综合收入3.6亿元,分别增长20%和23%。日月藏族乡入选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乡镇,丹噶尔古城被评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宗家沟升级为国家4A级景区,小高陵、树莓山庄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古城和宗家沟夜景“点燃”了全省冬季旅游市场,让湟源的旅游在冬季“火”了起来,品腊八、赏排灯系列民俗活动荣登央视等主流媒体,受人瞩目,海藏咽喉湟源名片更加响亮。
——坚持生态优先,绿水青山更加靓丽。我们牢记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坚决扛起建设湟水上游生态强县重大使命,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完成15处矿山问题图斑整治。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县级集中式和“千吨万人”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稳定达到100%,确保了一河清水向东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3%,持续保持全市最优。全面推行林草长制,高标准完成三北、天保等国土绿化工程13万亩,同比增长34%,新增城镇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通过省级复核评估,申报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和示范村31个,和平乡小高陵、申中乡前沟村入选“全国生态文化村”名单,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让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坚持三乡工程,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我们牢牢把握“三农”工作的重心,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防返贫与稳增收同步推进,脱贫成果得到巩固,群众收入不断提高。21家农产品企业、专业合作社入驻消费帮扶系统,销售额近9000万元。出台40项扶持措施,吸引125名能人回乡,创办企业、合作社34家。签约三乡工程项目7个1.3亿元,3家企业与脱贫村结成帮扶对子,树立了企业兴乡的典范。积极申请中央、省市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4亿元、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4300万元,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等项目52项,建成高原美丽乡村14个,投用垃圾中转站3座,完成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778户,新改建农村户厕1500余座,美丽乡村、文明乡村的优美画卷徐徐展开。
——坚持建管并重,城市品质稳步提升。我们自觉融入大西宁建设,立足县城空间结构优化,加快了城市更新步伐。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14套、棚户区193套。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古城二期项目全部建成。东环路等一批城镇道路加快推进,大华垃圾填埋场竣工验收,日月美丽城镇一期全面完工。直面矛盾焦点,梳理历史遗留问题57项,组建“一对一”专班,31项问题化解销号,134户入住难问题有效解决,化解不动产登记问题9118户,320户完成首次登记办理。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稳步推进城乡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落实街长制责任,城市管理触角延伸到背街小巷,“属地管理、条块结合、重心下移、部门联动”的综合治理体制逐步形成,城镇空间环境有效净化,街靓、城美、地干净的市容环境逐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