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着眼加强环境保护,聚力生态文明建设,走低碳节约的绿色之路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实施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临夏市。
加强生态保护治理。自觉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严格落实“三线一单”注47制度,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化治理,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加快建设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北山生态廊道综合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等项目,继续抓好新一轮天然林保护和植树造林,统筹做好水土保持、环境修复、综合治理等工作。坚决整改生态环境问题,有效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坚决守护好临夏的绿水青山。
推进污染综合防治。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区域协同治理和污染源综合治理,加强空气质量检测分析,加大冬季清洁取暖改造,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到2026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9%,PM10、PM2.5浓度均值分别下降至54和27微克每立方米。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长制,强化“三河”水环境治理和“四乱”整治,加强槐树关、引黄济临两处饮用水源地监管保护,开展“四抓一打通”注48工作,切实保障水环境安全。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评估、预防和执法体系,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散乱污”企业注49整治,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加强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到2026年,尾菜处理、废旧农膜、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60%、82%、86%以上。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编制实施碳达峰行动方案,强化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高标准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和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城市建设,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全民限塑行动,加强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促进形成绿色低碳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全面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行动,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消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六、着眼破解急难愁盼,聚力社会事业发展,走为民利民的幸福之路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快教育振兴步伐。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宜学城市建设工程和教育振兴“1683”工程注50。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严格落实新建小区配建普惠性幼儿园政策,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所、中小学12所、高中和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各1所,新增学位21200个。落实“三个增长注51、两个提高”注52要求,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教师招录、培训和名师引进。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一支结构均衡、梯次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化与北京实验学校、济南市市中区联合办学模式,争取创建一批省州示范高中、幼儿园,让孩子们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深入开展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快推动数字校园建设。推进“县管校聘”注53改革,落实“双减”注54政策,规范校外培训和民办教育机构办学行为,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围绕打造“技能甘肃”,加快补齐职业教育短板,实现“一县一校一中心”发展目标。
提升公共卫生水平。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争创国家级健康促进县,推进全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智慧医院建设,加强医院服务管理和医技人才培养,完成市医院三乙医院创建,加快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市疾控中心建设,争取实施市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养中心、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等项目,到2026年,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7张、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1人。完善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治理规范民办医疗机构,探索建立“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新冠疫情防控,继续开展全民新冠疫苗接种,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改善基本民生保障。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大技能培训、劳务输转、创业贷款、稳岗就业力度,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全力支持农村劳动力、“两后生”、零就业家庭、残疾人、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认真办好民生实事和建议提案,加强社会救助、社会事务、社会福利工作,做好残疾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关心关爱。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失业工伤保险全省统筹和基本医疗保险州级统筹,认真落实“三孩”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积极引导群众转变传统丧葬观念,加快启动殡葬服务中心项目。坚决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全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强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提高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规范化水平。推进文化体育惠民工程,争取实施科技馆、图书馆建设项目,建成东城区和西区全民健身中心,打造60里环河健身步道长廊,不断满足群众文化体育生活需求。
七、着眼激发发展活力,聚力改革创新引领,走与时俱进的开拓之路
坚持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开放带动,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交流。深化与国内发达地区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引导更多的企业和产品走出去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抓住央企助力和东西部协作的重大机遇,在招大商、引强企上下足功夫,充分利用兰洽会、青洽会、厦洽会等平台,主动加强与国内500强和省州知名企业的对接联系、交流合作,争取在产业培育、装备制造、商业开发、智慧物流等方面,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激活社会资本、增强经济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