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6日)

  打造文旅首位产业。坚持文化铸魂、景观搭台、融合发展,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和“考古中国”工程,挖掘和宣传化石文化、彩陶文化、大禹文化、石窟文化和独特多彩的民族文化,做活临夏大美山水,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促进旅游综合消费,旅游收入突破200亿元。坚持全域全季节发展方向,开发提升适宜不同季节的景区景点和旅游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打造旅游智慧管理体系,形成齐做大旅游、共享精品线、县县有特色、四季皆可游的发展格局。打造精品旅游品牌,叫响5A级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创建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和政古生物化石文化旅游5A级景区,打造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文化旅游产业群和精品自驾游线路、环炳灵湖旅游线路,深度融入大九寨回藏风情线,推进国家省级旅游度假区、休闲街区创建,全方位、专业化营销推介,全面提升“花儿临夏·在河之州”的知名度、美誉度。配套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养”全要素,强化专业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建设星级酒店,开发文创产品,包装非遗文化,创作文艺剧目,让游客在临夏赏山水美景、享天然氧吧、探历史文化、品河州美食、购特色产品,体验临夏旅游养生的独特魅力。

  坚定推进工业强州。牢固树立“无工不富、无工不强”的理念,以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培育引进绿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加工,扶持发展服装、鞋业、箱包、灯饰、电子元件等产业,引进一批装备制造、数据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产业。力争培育产值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5户以上、过亿元的工业企业15户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工业固投年均增长15%以上,培育产值百亿元的清洁能源产业群,五十亿元的建材产业群,五十亿元的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二十亿元的皮革纺织产业群,十亿元的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群。

  做大做强美食产业。统筹田间生产、食材加工、餐桌消费、美食产品、地方文化,全链条打造、一体化发展,提升临夏美食的内涵和品质。实施政策集成、体系构建、强链延链、提质优质、品牌振兴、服务提升、金融破题“七大工程”,推动临夏美食全国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依托东乡手抓等被广泛认可的美食品牌,整理推出自成一派的“河州菜系”和具有代表性的“河州食品”,加强营销包装、产品升级和市场推广,提升临夏美食知名度。发挥美食餐饮协会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规范行业标准、改进生产工艺、提升行业服务,培育一批美食行业小巨人、旗舰店、品牌店,擦亮临夏美食“金字招牌”。

  活跃壮大商贸物流。发挥传统商贸优势,积极对接兰州陆港、中欧班列,推进甘肃临夏公路港建设,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建成广河三甲集物流园、永靖商贸物流产业园、“云仓配”智慧冷链系统等项目,打造面向青海西藏和西南通道的综合仓储物流中心。开展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布局建设和改造提升一批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和便民市场,构建多层次商贸市场体系。发展节会经济、夜间经济、智慧商超等业态,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商贸综合体建设,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实施国家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升级项目,构建县级电商同城配送平台,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打通村级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健全完善推动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保障财政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重点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与省内外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家以上。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农业科技园区,支持州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设。推行“揭榜挂帅”制,加强科技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

  ——在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上取得重大突破。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深化美丽城市(县城)规划建设十大行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形象和综合承载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优化城市发展布局。以交通和产业为重点,推动县域基础设施联通、公共服务共享、特色产业互促,建设临夏市临夏县为中心、县县协同发展的州域“半小时经济圈”。统筹城市(县城)、中心镇、核心村多层级发展,加快市县一体化进程,推进临夏市西拓、临夏县东进和毗邻乡镇协同发展,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推进各县县城有序开发、产业配套、功能提升,增强县城在县域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强沿河城镇带和重点集镇建设,打造三甲集、盐锅峡、达板、大河家、松鸣、莲麓、太极、河滩、枹罕、土桥等一批工业强镇、文旅名镇和农业重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撤乡建镇。

  提升城市规划水平。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3条控制线,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城市(县城)控制性详规和景观风貌、绿地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增强城市(县城)空间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地域独特性,构建错落有致、疏密有度、显山露水、通风透气、功能完善的城市空间格局。强化规划执行,加强市政用地保障,拓展市政服务半径,依法处置违法建筑和违规建设行为。

  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加大城市出入口、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力度,推进城区道路、健身绿地、便民市场、河岸景观、地下管网、防洪排涝、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停车场、公厕等市政服务设施建设,探索供热供水供气等公共服务领域体制改革。加强城市风貌塑造和历史文化保护,推进庭院有绿、拆墙透绿、拆违增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建设城市绿色廊道、口袋公园和花卉景观,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全年有彩,打造森林城市、公园城市、海绵城市,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225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