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甘肃省)陇西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1月23日)

  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开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要素环境、人文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智能化水平,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压缩审批时限、降低办事成本,大力推行“不来即享”,提升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能力。深化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健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发展供应链金融,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努力满足市场主体基本融资需求。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依法化解不良贷款风险,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全力营造良好金融环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四、提升城镇建设品质,建设生态宜居新陇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生态理念引领城镇建设,以文脉传承彰显城镇底蕴,做到科学规划与建设管理同步、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并举,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之城。

  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做精做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性详细规划,强化规划执行监督,提升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城中村”开发,建设药都大道西延伸段、巩昌至首阳快速通道,打通陇粮路、西城路、天宝路等城市“断头路”。不断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改造供水、供热、供电、供气、排水等城市管网,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和人行步道慢行系统,建设城市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公共停车场、公共卫生间,合理布设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加快小城镇发展,打造菜子、福星、云田、通安驿等一批重点镇,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优化调整城市社区布局,提升社区管理服务能力。加强城市精致化管理,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市容卫生整治、交通秩序规范、公用设施建管、生态环境改善、规划建设治理“六大工程”,加快打造功能复合、智慧联通、绿色低碳、开放包容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积极创建文化名城。充分挖掘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历史文脉,厚植文化底蕴,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范标志牌设立,开展数字化信息采集和测绘建档,抓好秦长城、明城墙、威远楼等遗址遗迹保护。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加快推进巩昌府城修复及李家龙宫片区改造,谋划建设北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创造条件分步建设鼓楼、文庙、武安门、静安门等公园广场,保留老地名、旧书院、古民居,留住城市肌理,延续历史风貌和文化记忆,打造世界李氏文化寻根问祖地,重振“巩昌雄风”。加强重点地段建设活动管控和建筑、雕塑设计引导,通过微改造方式增加公共开放空间,促进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

  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启动实施《陇西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硬约束,加快构筑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积极推进城市生态加密、道路绿篱、机关绿化和景观提升工程,抓好西河、南河、辽西河、大咸河和渭河沿线“四河一线”生态修复治理,加大火焰山、仁寿山“南北两山”生态屏障建设,实施引水进城工程,拓展城市绿化和湿地水域空间,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美丽城市。全面推行“林长制”,扎实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森林覆盖率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分别达到6.5%和64%以上。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坚持最严的标准、最严的管理、最严的执法,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争取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支持高耗能企业加快节能降耗改造,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创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强化大气污染源管控,加快清洁能源改造,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以上。加强河道治理,落实河长制,健全排污许可管理机制,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涵养,省控断面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强化土壤环境监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全域无垃圾行动,加大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土壤环境修复改善。健全生态保护和补偿机制,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加强土地开发利用和矿产资源管理,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

  五、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设社会和谐新陇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住民生底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更有民生温度,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创业就业服务,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近就业,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坚决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不断拓展群众增收渠道,增加居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稳定就业,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投入优先保障、项目优先安排、人才优先引进,在城市规划区新建5所公办幼儿园、5所中小学校,改善乡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结构布局,努力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入园难、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办好高中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大力振兴农村教育。发展职业教育,谋划建设中医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培养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提升学前教育保教水平和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力打造全省教育强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216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