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生态环境,坚决扛起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治责任,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扎实推进碳减排,森林覆盖率、水土保持率、水资源利用率、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大幅提高,全力打造山水交融、蓝绿交织的绿色生态福地。
——做精城市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到202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突破31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突破2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积极推进“县改市”,全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文明宜居新城。
——做实民计民生,全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到202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万元和1.6万元,全力打造富裕富足、民康物阜的幸福美好家园。
——做细社会治理,大力弘扬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力打造民主法治、安定有序的平安和谐城市。
主要工作是: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人民富裕新陇西。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用足用好脱贫攻坚五年过渡期政策,投入各类资金60亿元以上,支持致富产业、群众就业、基础改善、公共服务提升,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及时发现、精准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和监督,确保项目资产稳定良性运转、经营性资产不流失、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加强与省市帮扶单位对接交流,拓展帮扶领域,优化帮扶方式,提高帮扶实效。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形成中药材、草畜、马铃薯、果菜并驾齐驱发展格局。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支持和引进企业建立药源基地,建成西北药用植物园,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以上。做大做强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120万吨,带动中药材年交易额突破300亿元,建设全国最大的中药原料药生产供应保障和中药材战略储备基地。加快玉米秸秆饲草转化,实施千头牛、万头猪、万只羊、百万只鸡大型养殖企业培育工程,带动畜禽饲养总量、饲草加工分别达到300万头(只)、200万吨以上。扩大商品薯和林果种植基地,推进食用菌和蔬菜现代化生产,提升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全力保障粮食安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下大力气整治撂荒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20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96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4万吨以上。
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一区多园”集群化布局,规划建设陇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形成1个国家级、2个省级、5个市级、10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0个、家庭农场300个,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生产,推广运用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加大购置补贴力度,落实农机作业补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供销合作社服务能力,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扩大良种良法推广应用,加快种子种业发展,完成甘肃中草药种质资源库三期工程建设,打造中药材、马铃薯、食用菌三大种业基地,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6个,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25个。
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空间,分期集中创建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推动基础设施村覆盖、户延伸,建设供水保障巩固提升、引洮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升级改造农村电网500公里,新建改建农村道路1700公里,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逐步推进燃气下乡,持续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统筹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开展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提高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水平,努力改善村容村貌。出台优惠政策吸引能人返乡创业,参与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让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生产者扎根农村大地。推进移风易俗,摒弃高价彩礼、铺张浪费、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进一步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二、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建设经济升级新陇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突出科技引领、项目带动、工业支撑、平台承载,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加快形成“亿元级企业、百亿级园区、千亿级产业链”,打造陇西经济升级版。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打造人才聚集洼地,推动设立中医药创新研究院、国家级中医药实验室,积极组建科技创新中心,完成省级创新型县试点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聚焦中医药、先进制造等产业开展技术攻关,积极争取实施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平台及“揭榜挂帅”项目,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重点领域科技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转移转化和应用推广科技成果50项,培育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