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我们动真碰硬、标本兼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水质安全更加可靠。完成祖厉河、关川河、苦水河水域岸线保护利用规划编制。严格落实河湖长制责任,推进祖厉河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河道25公里,整治二级支流及雨水冲沟30余条。改造提升城区污水处理厂,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站5个,辖区内7个入河排污口实现动态管理,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饮用水水源地总数由2016年的2个增加到5个,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要求。生态屏障更加稳固。编制《会宁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实施以G247、G309等干线公路绿化、退耕还林还草、千村万户绿化等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完成绿化面积72.94万亩。通过祖厉河城区段崩塌群地质灾害开发式治理,建成生态绿地22.3万平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2.6%。创建“国家森林乡村”2个、“省级森林小镇”2个。实施祖厉河流域及炭山沟等12条小流域治理,全县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4020平方公里。污染防治更加有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47个,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按时序全部整改到位。深入开展燃煤锅炉、餐饮油烟污染综合整治,优质煤炭配送市场初步形成,空气质量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率达到90%以上。大力整治面源污染,依法划定畜禽禁养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80%以上。建成乡镇垃圾收集点21个,配备大型垃圾箱2992个,完成甘沟、柴门等7个乡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废旧农膜回收率分别达到85%、80%。
五年来,我们践行宗旨、服务民生,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公共服务多元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投入教育资金16.16亿元,新建和改造各类学校340所,新增校舍29.6万平方米、运动场46.6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万个,引进优质教师947人。高考二本上线率突破70%,59名会宁学子被北大、清华录取,会宁一中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会宁二中通过“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评审命名,创建国家级各类特色学校86所,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白银市第三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运行,分级诊疗体系初步建立,异地就医实现直接结算。免费开展农村妇女“两癌”筛查6.96万人。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乡镇文化站实现达标全覆盖,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累计达标235个。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更加注重保基本、守底线,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75%以上,落实省市县民生实事125件。成功创建省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新增城镇就业2.82万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9.21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亿元。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8%、97%以上。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2.71亿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30分钟服务圈”,我县被民政部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县。社会治理成效明显。研究制定“政法十条”,矛盾纠纷调处率稳定在96%以上。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办结各级各类线索456条,立案查处77人。“法律十进”“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有序开展,群众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建筑工地、食品药品等行业领域隐患排查,筑牢了安全发展底线。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会师旧址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成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县“四连冠”。
五年来,我们转变作风、提升效能,政府建设全面加强
依法行政不断强化。主动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办复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590件,“12345”公众服务热线和省长、市长地方留言板事项办结率达到100%。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升,持续加强审计监督,完成各类审计项目254项。圆满完成“七五”普法、第四次经济普查和第七次人口普查任务。政风作风深入转变。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政府系统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以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为准绳,持之以恒整治“四风”问题。常态化开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学纪,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持续改进。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编制部门权责清单1576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县政务服务中心建成运行,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方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各类市场主体年均增长保持在15%以上。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执行减税降费政策,财政预决算、国库集中支付更加规范。
与此同时,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红十字、慈善、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成效,气象、地震、地方志、档案、外事、社科、供销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2021年以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民生保障有效改善,经济保持较好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13%。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5.15亿元、贷款余额111.62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11.25%、13.97%。一是脱贫成果不断巩固。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对重点监测对象持续落实各项帮扶扶持措施。全面完成易地搬迁群众不动产发证。改造试点抗震农房623户。整改供水管道174公里。制定9个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行动方案,兑现产业巩固提升奖补资金9389.45万元,新建日光温室552座,塑料大棚1.14万座,引进基础母牛1.1万头、基础母羊2.2万只,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1.6万头、300万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9家、家庭农场39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积极应对旱情影响,统筹各类救灾帮扶资金2015万元。组织劳务输转10.45万人,创劳务收入21.05亿元。二是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启动实施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完成村庄规划编制66个。结合“光彩会宁行”兴村行动,重点打造红堡子、青江驿等5个示范村。硬化村组道路303公里。改建农村户厕2.5万座,整改问题厕所223座。围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整治农村环境问题986个,创建省级“清洁村庄”118个。编制《会宁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实施柴家门等6个乡镇的生活污水处理站建设项目。三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严格落实项目建设“五个一”工作机制和县级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全县复开工项目179个,复开工率78.17%,完成投资53.11亿元。朝阳农产品交易中心、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工程、北城中学、会宁之恒20兆瓦风电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会宁干部学院、李家塬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成投用。郭巉路实现全线贯通。四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完成造林绿化15.2万亩,人工种草5.5万亩,城区绿化面积300亩。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秸秆焚烧管控和综合利用,1-10月空气优良率为90.73%。综合治理河道6.8公里。敷设城区污水管网400米。排查整改各类生态环境问题138个,查处环境违法行为5起。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全面启动。五是商贸文旅动能激发。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旅游大数据中心等项目顺利推进。恢复重建乡镇基层供销社,同步成立供销综合服务中心。成功举办年货一条街、汽车家电促销等系列活动。2021新年音乐会、全民健身活动、驿路牡丹生态文化旅游节等相继举行。红军会宁会师旧址游客接待量突破75万人次,预计旅游综合收入20亿元。获评“美丽中国·最佳宜居宜业宜游名县”和“美丽中国·红色文化旅游名城”。六是民生保障更加坚实。落实教育惠民资金1.7亿元,建设校舍面积9.05万平方米,新增优质学位4860个。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达到98.7%,完成低收入妇女“两癌”免费检查3100人。紧盯疫情强调度、严管控,累计接种疫苗61.5万剂次,核酸检测53.8万份。新增城镇就业4023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851个。发放民政资金1.71亿元,救助48.32万人次,全省社会救助工作现场推进会暨政策培训班在会宁召开,“资金+物资+服务”的社会救助模式获全省推广。建成学院路、北辰路等4条城区道路1.33公里。机动车停放“一难两乱”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化解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5813件。全力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信访维稳等工作,社会大局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