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5年1月24日在卓资县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政府代县长 么海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卓资砥砺奋进的一年。我们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有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全力办好“两件大事”,深入实施“六个工程”,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0.9亿元,同比增长3.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亿元,同比增长3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6亿元,同比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9亿元,同比增长8.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601元和17956元,同比增长7.1%和5.8%。
一年来,我们增动能、强根基,产业发展奏响新乐章。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商贸产业稳步发展,新增外贸企业1家,进出口贸易额完成488.6万元;举办各类促销活动9次,发放消费补贴190万元,外销农特产品3.7亿元。政策落地精准有力,梳理项目清单149项,成功申报项目23个,获批资金2.9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招引项目37个,到位资金5.17亿元。项目建设蹄疾步稳,实施重大项目15个,完成投资10.4亿元,稳增长、促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工业经济持续向好。牢固树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理念,国城实业胶带输送、低碳改造、排土场建设等项目有序推进,全年生产钼精粉1.5万吨;天宝、聚贤等余热余气发电实现节能降耗1.2亿度,冀东水泥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中能天然气、伊东化工等新能源项目获批落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文旅产业持续壮大。充分发挥“卓资熏鸡香·四季好风光”名片效应,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林胡古塞、红召九龙湾、红石崖等重点景区游客接待量双倍增长。熏鸡小镇和五塔亥精品民宿建成迎客。成功举办乌兰察布“原味之道”—熏鸡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6场次,“九曲黄河阵”、冰雪文化旅游季等活动多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等栏目,影响力持续攀升,全年接待游客362万人次,带动各行业实现收入21.7亿元。
一年来,我们抓巩固、促衔接,乡村振兴展开新画卷。现代农业全面升级。坚决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建成高标准农田6000亩,完成农作物良种繁育4万亩,粮食产量突破1亿斤。持续壮大牛、羊、鸡养殖规模,卓资县科技示范养殖基地一期、建华百万羽蛋鸡一期建成投用,规模化养殖场达到11家。熏卤食品产业园实现试运营,成功申报熏鸡制作技艺自治区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科技突围”工程深入推进,完成科技攻关项目4个,认定自治区科技示范基地2个、企业发展中心2家,获得科研资金奖励2项,科技创新推动作用不断显现。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65万元,同比增长17.5%,增速位列全区第一。投入衔接资金、京蒙协作资金、中国海油帮扶资金2.33亿元,实施产业发展、示范村建设、人才培训等项目40个,惠及群众3.8万人。加大种养奖励、生产奖励和就业奖补力度,安排到户资金2959万元,发放各类补贴700余万元、小额信贷235万元,助力低收入群众人均增收2400多元,顺利打赢脱贫人口增收摘牌仗。乡村活力不断激发。全面深化乡村治理,积极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管理制度,村级管理效能显著提升。广泛开展端午节、重阳节“我们的节日”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评选好人16人、推荐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1人;稳步推进移风易俗,建成乡镇公益性公墓6处、县乡村三级埋葬点31处,整治违建墓地5521座,文明乡风得到进一步巩固。大力实施人才回引工程,吸引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回村任职66人、返乡创业116人,基层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一年来,我们守青山、护绿水,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生态建设见行见效。完成“三北”工程浑善达克沙地治理9.59万亩,卓资山镇、十八台镇认定为自治区森林乡镇。高标准实施淖尔梁草原保护项目,完成围封保护5.4万亩、修复治理4万亩。高效推进林草资源管理,全面整改生态环境领域违法问题,山清水秀的良好环境得到持续巩固。污染防治有力有序。如期完成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办结信访案件15件,拆除违建旅游设施8处,腾退草原22亩。严格落实林长制、河长制,排查整治黄河流域排污口28个,全面完成河子上河河道治理、五塔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八一滩水源地保护区划定等工作,扎实开展大黑河卧佛下、旗下营水文站2个国控断面优良水体巩固工作,河流地表水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
一年来,我们夯基础、提品质,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乡村建设全面加强。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建成乡村美化示范村4个、清洁取暖改造13835户、适老化改造429户、农村建筑节能改造2008户,“三修三改”幸福院7处,村容村貌不断提升。抓紧抓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改造危房55户,安装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51户,改建农村户厕318座、水厕438座、旱厕171座,整理残垣断壁116千米,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镇品质明显提升。实施卓资山镇新区雨水管网、市政供热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更新改造、小街小巷硬化等项目4个,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120套,铺设天然气管网13.2公里,城区500多户居民用上了天然气。智慧供热、管网改造、热源提升等11个“温暖工程”项目如期完工,群众生活更有温度。
一年来,我们保民生、促发展,社会事业得到新提升。民生保障扎实有力。高度关注民情民意,完成民生实事9件。全面落实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298人,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再就业586人,就业目标超过预期。着力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各类救助资金1.84亿元。大力发展养老服务,积极推行为老餐饮、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综合性、专业化养老服务,多元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高考升本率提高6.5个百分点,中考500分以上学生比例再创新高,“三年见成效”目标如期实现。健康卓资全面推进,县医院门诊楼启动运行,中蒙医院特色科室完成改造,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完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实现“一站式”结算。文化服务更加丰富,理论文章《论长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作用》荣获第四届中国长城论坛征文优秀奖,博物馆、科技馆等“五馆合一”惠民项目建成开放,乌兰牧骑惠民演出100余场次,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充实。民族团结稳步推进。深化以创促建工作,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集体1个、示范单位2家、模范个人1名;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等活动,情景歌舞《中华民族一家亲》等文艺作品相继推出。持续落实“三项计划”,卓资山镇东街社区成功申报自治区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试点,推进“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七个作模范”等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一年来,我们防风险、提效能,政府建设展现新作为。自身建设持续强化。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纪学习教育、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三项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办理人大代表议案63件,政协委员提案44件。风险防范扎实有效。坚持防风险与促发展并重,化解政府债务1.28亿元。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排查整治问题隐患2300余个,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持续提升信访法治化水平,引导群众依法依规反映诉求和问题;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制度,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答复率达到100%。诚信建设深入推进。完成经营主体信用修复85家,认定自治区诚信典型企业2家,办理“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3172件。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等4项制度,积极推行“信用+容缺受理、帮办代办、阳光服务”模式,落实容缺受理事项清单108项,办理告知承诺138件,服务企业帮办代办26次,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此外,退役军人、双拥优抚、国防动员、外事侨务、粮食供销、防震减灾、科普气象、审计统计、档案地方志、妇女儿童、工会、共青团、残联、红十字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成效,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一年栉风沐雨,一年春华秋实。过去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定向引航、凝心铸魂,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离不开县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离不开北京朝阳区、中国海油的深情厚意、真帮实扶,更离不开每一位卓资人的齐心协力、拼搏进取。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县部队,向全县各族群众,以及关心、关注、支持、参与卓资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