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届人大四次
会议文件(10)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5年1月19日在赤峰市元宝山区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赤峰市元宝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志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区全力突破困局、加快跨越崛起的奋进之年。在区委带领下,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办好两件大事、抓好“六个工程”,全力以赴抓经济、促发展、提效能,多措并举促创新、育新质、释动能,现代化元宝山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0亿元,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1亿元,增长1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亿元,增长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8.1亿元,增长4.4%;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200元和31500元,分别增长4%和7%。
一年来,我们坚持项目为王、发展为要,综合实力稳步攀升。项目建设支撑有力,压茬推进重点项目83个,投资突破86亿元,增长13.4%。政策落地成效明显,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16亿元。新增储备项目106个,形成项目滚动接续良好态势。招商引资成果丰硕,聚焦重点产业链群,精准实施“链式+”“基金+”招商,与中安芯界、玄武芯材等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意向,顺收净通、中科润资等42个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中秦铝业、通瑞能源等23个项目建成投产。招引重大项目54个,到位资金85.7亿元,增长24.8%,连续七年领跑全市。
一年来,我们坚持发挥优势、做强特色,产业转型步履坚实。工业经济承压奋进,规上工业企业新增4家,总产值实现238亿元,增加值增速8.5%。硫磷钛铁锂绿色循环产业集聚发展,大地远通3052、顺收净通铜冶炼渣等项目开工建设,大地云天硫钛磷项目主体完工。新能源带动新工业,远景零碳氢氨P0期成功出氢产氨,全球首家实现绿色氢氨联产,P1、P2期稳步建设;中能建、国诚绿能等一批新能源项目稳步推进。引培“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中科润资气凝胶中国北方生产基地项目即将投产,慕帆能源国内首套氢氨燃气轮机试运行,利安隆光稳定剂项目一期建成投产。三方科技硫酸钾、金旭药业医药中间体等8个项目运营投产。投资9500万元,实施园区“水、电、气、路”基础配套提升工程,元宝山产业园建成蒙东地区首个D级化工园区。农牧业发展成势见效,投资1.2亿元,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5万亩、设施农业2000亩,“五良”融合现代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建成投用,兴隆坡西瓜种植示范园四期、叶酸富硒蛋鸡养殖基地等18个项目高效推进。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通过验收,旺牛乳业建成投产。种苗特色小镇育苗4亿株。授权使用“赤诚峰味”企业8家,认证“三品一标”5个,绿水清山公司获评全市首家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追溯监测点,木头沟黄瓜、小五家百花蜜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新增限上商贸流通企业3家。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2个、夜经济聚集区4个。开展促消活动60余次,带动消费1.5亿元。草原汇香、维聪乳业打响网红产品。成功举办好物进北京、电商节等系列活动,拉动本土产品销售突破3亿元。建昌营“民BA”火爆出圈,推出“追忆煤电春秋 探秘工业旅游”观光游线,锦绣山儿童乐园、小五家慢生活体验区、极酷游乐园叫响“活力元宝山 精致休闲地”。巧牧阿妈蒙古奶茶获自治区唯一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和润、灵山蕴获评自治区级研学旅游基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各项贷款余额232亿元,存贷比66.8%。
一年来,我们坚持建管并举、提质增效,城乡建设一体推进。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投资8.6亿元,改造提升8个老旧小区,建成投用惠宁B区(续建),金河丽景主体完工,惠及居民5000余户;扎实推进东城区排水防涝、林苗一体化工程,更新改造道路及管网5.4公里;强力推进“温暖工程”,完成御金湾、银河A区、幸福家园等9个小区供热管网更新改造,惠及居民6080户。新建5G基站25座、公共充电桩40个,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乡村建设更加和美,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政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打造绿化美化示范村5个。巩固提升农村电网37公里。建设农村供水保障工程11处,受益人口5100人。“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组织体系全域建成,元宝山镇供销社被列为全国“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建设试点。实施建制村通双车道联网路、农牧场道路硬化等乡村公路项目25个、44.4公里,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一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提优赋能,政府机构改革圆满完成,改革创新发展94项重点任务取得明显成效。供应“标准地”22宗、3750亩,为民营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6.9亿元。“高效办成一件事”办理环节、申请材料、跑动次数、办理时限大幅压减。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亿元,进出口总额达80亿元,对外贸易全市领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树立讲诚信、守信用正面形象,擦亮“元”满服务、宝山速度金招牌,政务服务考评进入自治区“第一方阵”。新增市场主体3333户。助企投放信贷资金10.6亿元,减税降费5亿元,惠及企业3057户。12345热线诉求办结率达95%以上,便民惠企更“尽心”,营商环境更温馨。创新动能有力释放,财政科技支出增长20%,争取上级科技资金986.5万元。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家,打造自治区研究开发中心4个,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66%。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8个、高层次人才130余名。元宝山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精细化工特色产业集群,和润农业设施茄果蔬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入选自治区科技突围重大专项名录。
一年来,我们坚持协同发力、久久为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绿色底蕴更加深厚,林长制、河长制常态长效落实,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项目和河湖库“清四乱”有力推进,核查处置林草、耕地图斑370个,完成退化林修复5200亩。建筑垃圾临时消纳场建成投用。存量采矿用地复垦利用和在期矿山地质环境、煤矿闭坑等治理面积1.4万亩,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验收。污染防治纵深推进,狠抓中央和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空气优良天数达319天、优良率达92.8%,创历史新高。入河排污口常态化监管,地表水国控断面、水源保护区水质全部达标。建立固废利用处置协同机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投资1730万元,实施伊品自备电厂节能改造、大地云天空压站优化等7个节能技改项目,单位GDP能耗稳步下降,完成能耗强度控制目标任务。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超18万千瓦,绿电占比近10%。利安隆新材料、普力泰、华琨生物、草原福美获评自治区级绿色工厂。
一年来,我们坚持扩面提标、普惠共享,民生福祉日益增进。民生保障坚实有力,民生支出27.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城镇新增就业2300人,农牧民转移就业20448人。基本养老保险扩面221%,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8%。建成村级养老服务站19个、老年助餐点22个,完成适老化改造217户。城乡低保稳步提标,发放各类救助资金8172万元,困有所助不落一人。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下大力气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投资近2.5亿元,实施东城初中、第九幼儿园、区一中和平煤高中综合楼、智慧化教育平台建设等项目,实验小学教学楼、平煤高中风雨操场建成投用,中高考成绩位居全市前列。紧密型医共体信息化联通上下医疗资源,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举办文化艺术旅游节、“四省一市”气排球赛、全民阅读等群众性文体活动40余场,气排球、乒乓球、广场舞等竞技体育屡获全国、自治区奖项。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和民族团结进步大道,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氛围更加浓厚。
一年来,我们坚持防范风险、防微杜渐,社会大局总体平稳。社会治理提效促稳,高效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有力推行信访代办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637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深化命案积案攻坚,全社会安全感持续提升。安全防线筑牢筑实,统筹化解政府债务、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排查整改矿山、危化品、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5062项。推进安全生产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智慧安监平台实现全区重点企业联网监测全覆盖。深入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和药品安全监管责任。有效应对近30年来老哈河流域最大洪峰,守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年来,我们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全力推动实现思想大解放、工作大提速、经济大发展。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纵深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扎实推进各级巡视、督察、审计等反馈问题整改和成果运用。制定《关于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审减节约资金6278万元。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59件、政协委员提案202件。人民武装、国防动员、退役军人、双拥共建取得新成绩,统计调查、外事侨务、史志档案等工作得到新提升,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科协、红十字、慈善、扶残助残等事业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这一年,尽管面临的困难比年初预料的多、挑战比预想的大,但是我们与广大干部群众一道,风雨兼程从未停歇、披荆斩棘从未懈怠,破解了一批制约发展的难事,办成了一批事关长远的大事,落实了一批惠企利民的实事,交出了一份殊为不易、厚重提气的精彩答卷。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政协履职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各族群众牢记嘱托、接续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元宝山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一些压力和挑战。从产业结构看,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做得还不够,无论是工业还是农牧业,产品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上游,新兴产业虽然增长较快但占比小。从现实基础看,受债务化解、“三保”刚性支出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财政运行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从自身建设看,有的干部报账意识、交卷意识、担当精神、创新精神不够,面对困难挑战信心不足、行动不力。我们必须直面问题、靶向发力,加压奋进、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