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5年2月10日在林西县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林西县人民政府县长迟亚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①,落细落实“六个工程”②,坚定不移推进“5+6+N”总体部署③,以改革创新破局、用实干担当开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更足、质量更高、势头更强。
(一)经济运行稳中快进,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承压奋进、克难求成。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4.6亿元,增长10%,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居全市首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8亿元,创历年新高,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2亿元,增长5.7%,增速居全市第一方阵;规上工业产值完成91.9亿元,增长13.3%,增加值增速达到18%,位列全市第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9668元,增长5.8%,增速连续四年位列全市前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6553元,增长7.4%,增速连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57个重点项目强力推进,完成投资31.2亿元,增长12.6%,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9亿元,创历年新高,增长18.4%。全年争取上级政策资金15.2亿元、债券资金5.44亿元,化解隐性债务7.1亿元。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退税缓费4亿元。国资公司完成五大领域混改,营业收入达到7550万元。
(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业提质增量。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6.2万亩,完成保护性耕作和深松整地38.2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30万亩。粮食产量首次突破6亿斤大关。新增设施农业1200亩、中药材2.4万亩、食用菌1600万棒。新增犊牛7万头,肉牛存栏达到31万头。甜菜、玉米、杂粮杂豆面积稳定在3.7万亩、42万亩和20万亩。规模化种养基地达到839处,农村合作组织覆盖率、土地流转率、农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分别提升至65%、75%和80%。穆香源二期、鹏顺源芦笋、10万吨杂粮等6个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加快推进,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逐步显现。恒丰粮油通过国家良好农业规范基地认证,“旱作谷子”进入自治区杂粮产业集群目录。新增“赤诚峰味”区域公用品牌13个,“穆香源”“天拜山”荣获自治区知名企业品牌,林西白菜、羊肚菌入选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工业提档扩能。荣鑫钼业、大井子矿业等重点企业稳定运行,富邦铜业、利拓矿业等5家企业完成技改升级,大唐新能源、振中再生资源升规入统,26家闲置企业盘活运营。2家企业入选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录,内蒙古久日新材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级绿色工厂。实施“工业倍增”项目33个,完成投资13.7亿元。犇能新材料、恒富金属等11个项目建成投产,荣鑫钼铁冶炼二期、经纬化工等13个项目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破题起势,深能50万千瓦风光制氢制氨、龙源30万千瓦风光治沙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投入勘查资金2925万元,新增有色金属资源储量590万吨,完成南沟萤石矿普查等7宗探矿权出让,大井子矿区整合取得积极进展。新建园区道路5.4公里,铺设给排水、供热供汽管线58.8公里,热源厂完成建设。工业园区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顺利通过自治区化工园区评审认定,成为同批次15个旗县中唯一一家D级化工园区。
服务业提速起势。坚持农文旅商一体化推进,实施“文旅融合”“市场升级”项目16个,完成投资3.12亿元。福山生态旅游区开园试运营,西拉沐沦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开工建设,红色教育数字体验馆项目加快推进,“306百里风情线”节点景区及露营地完成规划设计,前期工作扎实推进。高质量承办全国羽毛球俱乐部邀请赛、NCC全国车王争霸赛等赛事活动100余场次。3家住宿餐饮企业完成升级改造,豪泽芮丽酒店投入运营。全县日接待游客能力达到5000人次以上。与30余家知名旅行社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全年旅游人数达到123万人次,旅游收入5.9亿元,分别增长12%和32%。统部北方活畜交易市场、十二吐番茄交易市场完成提级改造,分别实现交易额31亿元和1.68亿元,红星美凯龙家居市场试运营。“客货邮”一体化在全市率先实现乡镇全覆盖。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4家,新增自主进出口企业2家,总数达到10家,进出口总额3.42亿元。全年组织各类促销活动46场次,带动销售2.7亿元。
(三)城乡发展协同共进,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
城市发展内外兼修。实施“五城共建”项目51个,完成投资3.6亿元。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式获批,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初步成果。集通铁路林西段完成电气化改造,公铁立交引道项目开工建设。林西民用运输机场军地协议草案通过中央军委审核,正在履行军地协议签订程序。会战平房区行动深入推进,完成街巷硬化269条,增设照明灯400盏,整治城区易涝点7处,改造水冲公厕28座,城区旱厕全部清零。大力实施温暖工程,新改建供热管网32公里、热力站10座,新增平房区集中供暖1150户。实施老旧小区改造9处520户,落实保障性租赁住房96套。新增城区便民停车场3处、取缔马路市场5处。新建便民驿站8处、口袋公园2处,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2处。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达到87%,城市建设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项目65个,完成投资16.7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35个,惠及村级组织34个、群众7183户。扶贫资产长效管理、联农带农机制更加完善。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7172元,增长12.4%,10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20万元。成功承办全区庭院经济培训班。“三位一体”④综合合作组织建设成效显著,成为全市首个全域通过市级验收的旗县。新建、改造10千伏以上供电线路38.7公里、低压线路72.6公里。新建农村公路38.3公里,完成危桥改造4座。省道504线完成路基填筑,桥涵控制性工程全部完工。实施饮水安全保障工程27处,完成危房改造10户,户厕改造1000户。6个乡镇获得和美乡村建设资金支持。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污泥压滤及干化项目稳步推进,收处体系覆盖率达到98%,5处乡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县级统一管理。新纳监测人口326户658人,兜底保障更加扎实。圆满完成后评估综合核查和资金绩效评估。新林镇“党建引领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实践案例。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生态底色更加靓丽。实施生态修复保护类项目9个,投入资金1.97亿元。完成沙地综合治理1.76万亩、人工造林及退化林改造1.84万亩、草原围封5.65万亩。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47.4%和45%。“环城水系”全面连通。巴尔汰河、王安池沟治理工程完成主体建设,累计治理河道26公里。河长制管理体系更加健全,河湖“清四乱”行动扎实开展。严格落实林草长制,禁牧休牧集中执法行动取得阶段性进展。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1950亩。推广加厚地膜20万亩,化肥、农药亩均使用量保持零增长。1.08万亩占补平衡、增减挂钩指标验收入库。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5%以上,稳居全市首位。住建和生态环境领域违法问题集中整治行动成效显著,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完成时序整改任务。
(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福祉进一步增进
全年民生支出2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1%。新增城镇就业1217人,农民工转移就业3.46万人,职业技能培训2155人次。援企稳岗补贴惠及企业103家、职工6000余人。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医疗保险参保实现重点人群全覆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三幼、六幼、四小等9所学校完成主体工程。林西镇小学完成重组,特殊教育学校挂牌成立,职业中学新校区建成投用。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72.2%,其中600分以上46人,稳居北部旗县首位。县域医共体完成信息化试点建设,县医院顺利完成三级乙等医院复审,国家卫生县城及3个国家级卫生乡镇通过自治区验收。累计发放社会救助、拥军优抚、高龄津贴、残疾人补贴等各项救助资金超1亿元,惠及群众2.4万人。成功入选自治区困境儿童关爱保护试点旗县。改造提升乡镇敬老院4所、养老服务站及幸福互助院34处,新改建小区老年活动中心100处,老年养护中心、失能和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料中心启动公建民营程序。文化综合体实现一体化运营,“红色林西”入选自治区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典型案例。“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打造主导产业“高效办成一件事”集群,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671户。社情民意调查满意度稳居全市第二位。创新实施12345便民服务热线与信访代办联动机制,办结率、解决率、满意率稳定在90%以上,均位居全市前二位。中联办及自治区交办信访事项全部化解,获评全市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地区。统筹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小食品加工集中区通过自治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验收,小食品制作实现集聚化、规范化管理。强化科技赋智、数据赋能、创新赋力,公共安全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服务质效稳步提升,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管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持续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年内开展集中学习10次,学习议题29个,着力打造学习型机关,78个单位制定并严格执行周学习制度。扎实开展“思想大解放、工作大提速、经济大发展”专题讨论活动,提出意见建议49条。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政府常务会议司法局全程列席,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29件,乡镇街道及重点部门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府院联动更加紧密,19件涉府案件全部办结。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6件、政协委员提案120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坚决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完善解决“三多三少三慢”⑤问题机制,县政府制发文件、召开会议数量持续压减。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严格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三公”经费同比压减30%。坚决执行“三重一大”报告和政务公开制度,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民主、规范。同时,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圆满完成,审计监督、人民武装、史志档案、气象地震、工会、红十字、青少年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就。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奋斗历程,我们遇到的挑战超出预想,收获的成效好于预期。全县上下以发展强底气、凭创新增活力,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发展答卷!特别是全县累计获得自治区级以上荣誉42个,县财政局、供销社分别荣获全国先进集体,焦清华同志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张志伟同志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这一系列“国字号”荣誉进一步提振了全县上下创先争优、晋位赶超的精神气。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饱含着老领导老干部的关怀支持,展现着广大干部的实干担当,凝聚着社会各界的智慧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工业体量小、农业链条短、文旅产业破题发展挑战巨大。二是带动作用强的大体量项目推进速度相对较慢,对经济增长的牵引力和支撑力还未显现。三是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可用财力不足,“三保”支出、债务化解压力持续加大。四是政府行政效能仍需提高,个别干部执行能力、服务意识、工作作风还需提升。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加以解决,并自觉接受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的信任和全县人民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