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5年1月9日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
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回民区人民政府区长 乔文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回民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办好“两件大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胸怀“国之大者”,承压前行、迎难而上,着力抓经济优产业、转结构促发展、强治理惠民生,经济发展稳步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项事业成效明显。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9亿元,同比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8.5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6亿元,同比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65亿元,同比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7亿元,同比增长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309元,同比增长5%;进出口总额达到104亿元,同比增长52%;隐性债务化解、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部完成。
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市场化抓产业,转型升级有了新突破、新成效
创新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资源置换”丰富商贸新业态。中山西路商圈更新提档,以公共资源置换社会资本投资,中山路步行街开街,天元跨境电商、自治区首家苏宁易购Pro店隆重开业。海西路商圈提升改造,汽车产业销售额实现144亿元、增长11%,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额突破40亿元。通过空间资源置换盘活巴彦路高架桥下“夹心地”,成功打造车·生活广场。成吉思汗西街商圈品质升级,引进社会资本盘活高伦特广场地下空间,全市首家酒文化博物馆亮相。以“市场化手段”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做法,被自治区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合作入股”促进农文旅融合。《回民区文旅发展总体规划》等3个规划编制完成,文旅产业发展蓝图绘就。通过国企入股三方合作,盘活宇生乐谷丰闲置农业设施,改造提升2000亩现代农业产业园,五彩小菊花海缤纷呈现,全市首家数智草莓植物工厂闪亮登场。西乌素图村以入股方式与工大设计院开展合作,“回空间”创意展示中心建成投用,成为首府文化新名片,乌素图艺术村火爆“出圈”。成功举办“锦绣北疆·菊韵青城”等十余场文旅活动。乌素图杏花谷、大青山野生动物园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区4A级旅游景区达到5家,在全市占比19%。“知行青城”研学基地获评自治区第四批研学旅游基地。全年接待游客1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百亿元。
“科技创新”激活工业新引擎。重点规上企业科研投入1.4亿元。8家企业荣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纳顺集团与内蒙古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直流矿热炉技术全面突破,企业获评自治区级工业设计中心。弘睿节能获评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众环工贸获评自治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东方变压器等10家企业获评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蒙海数字经济产业园获评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总数达到16家。
(二)突出高质量抓发展,经济实力有了新支撑、新提升
有效投资进一步扩大,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项目建设提质增速。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在高效益项目上聚焦发力。德通云中府等72个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有序实施,实现投资47亿元。招商引资签约项目75个,协议投资额55.1亿元。国电投光伏等18个亿元以上项目落地,到位资金53.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53.4%。
营商环境更趋优化。全年新增市场主体9181家。政银企平台累计助企融资5.6亿元。整合62家医药、医疗器械企业成立全市首家医药商会。深化“放管服”改革,设置企业服务专区,实现“一类事一站办”,433项“无差别”受理,1316项完成标准化编制,920项完成电子证照关联,829项实现“免证办”,12个事项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一业一证”“企业注销一件事”等服务作为试点在自治区推广。
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全面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汽车、家电、家装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增长17%。成功举办“百年中山路·十里繁华景”等大型节庆活动4场,“夜耀北疆·回来跨年”活动获央视新闻频道报道。开展惠民车展等促销活动120余场。宽巷子美食街、转角巷影响力持续扩大,客流量超千万人次,较去年增长3倍以上。中山西路商圈实现销售额120亿元,获评自治区首批特色商业集聚区。激发外贸新活力,黑蚂蚁电子商务等46家企业进驻综保区,二手车出口备案企业及出口量均位居自治区首位。
(三)突出精细化抓品质,城乡面貌有了新改观、新气象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绘就城乡融合新画卷。
城市功能更趋完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温暖工程”为群众幸福“升温”,192个小区和125座换热站升级改造如期完工,供热投诉率下降50.4%,50起以上集中投诉小区全面清零。46个老旧小区改造高标准完成,滨河路—庆凯桥片区联动改造成效显著,成为首府新晋网红打卡地。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预备役师北路等13条道路积水点、光明大街等6条道路雨污管网改造竣工。2.8公里城市燃气管网完成更新。26座二次加压泵房建成运行,90个小区“供水难”问题全部解决。依山北岸、新村家园等17个小区“办证难”堵点全部打通。厂汉板回迁楼、天昱自由度等9个“回迁难”“入住难”项目全部开工。困扰群众多年的大庆路破产国企宿舍楼问题取得实质性进展,2栋危楼全部拆除。
城市管理更有温度。金海路、成吉思汗西街等7条主干道完成精细化整治,街景面貌焕然一新。改扩建停车场11处,释放泊车位7086个,增设充电桩1200台,在新华广场南侧布局全市首个第三代智能停车场,中心城区停车难、充电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商业街城管中队、5个涉农街道综合执法队成立,管理更加精准高效。建筑垃圾“源头管理、分类收集”要求全面落实,在全市率先建成装修垃圾分拣中心,日处理能力达1500吨。10个“再生资源分拣回收”试点建设完成。
生态底蕴更加深厚。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第二轮自治区环保督察40件群众举报信访案件全部办结、15件反馈问题有序推进整改。“林长制”推深做实,禁牧工作取得实效。“三北”工程六期深入实施,9000亩退化草原生态修复、1万亩中幼林抚育任务提前六年完成,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0.0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03%。“河长制”落实做细,23处河湖“清四乱”问题全部整改,11处入河排污口依法取缔,Y049雨污混排问题彻底解决。24眼自备井、农灌机电井全部封停。燃煤散烧综合治理、VOC污染防治常抓不懈,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08天,较上年增加14天。
乡村治理更有成效。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累计争取上级专项资金4537万元,段家窑等3个村1567户建筑节能改造、元山子等12个村(社区)5962户用水计量设施安装完成。大青山前坡生活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防贫保险续保7500人次。惠农政策“明白卡”全面普及,各类帮扶资金、助农补贴全部发放到位。
(四)突出幸福感抓民生,社会事业有了新变化、新收获
锚定民之所望,补齐民生短板,急民所需、为民所想,紧紧兜牢民生底线。
社会保障更加坚实。预计常住人口达到47万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413人,大学生就业创业5644人,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2638人次,累计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053万元,万达广场就业创业服务驿站挂牌成立。发放城乡低保等各类救助资金3842万元、惠及10.8万人次。发放退役军人优抚金等补助资金2776万元。3家养老机构建成运营,惠德、广龙苑养老服务中心成为自治区开放式养老服务样板。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在全市唯一入选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首批12所“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学校”成功打造,“陈鲸院士指导中心”挂牌成立,柔性引进15名博士教授担任科学副校长。“四个一”工程稳步实施,内蒙古财经大学附属学校小学部、第九幼儿园建成招生,十六中、铁一中与海亮教育集团深度合作,贯通培养科技创新拔尖人才。超计划新增入学140人,五年来首次实现小初高各学段学生回流。“区管校聘”深入推进,选聘高学历年轻校园长28名,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校园长占比47.6%。公开招录优秀教师225人,“三支队伍”培优建强。区教育局获评教育部“劳动教育1+X示范实践基地”,第三幼儿园获评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实践教学基地”。
卫健事业外联内拓。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100%。钢铁路、阿拉善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全部纳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回民区医院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建立神经内科联合病房,实现号源下沉、双向转诊,通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建立血液透析中心,实现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血液透析零的突破,基层医疗水平得到提升。新增0-3岁儿童托位1755个,成立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健康童行”公益项目落地实施。
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基层“红石榴驿站”全覆盖,民族工作“三项计划”扎实推进,创新开展“九社联动”、City Walk打卡活动,莫尼山非遗小镇入选国家民委“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试点项目”。阿拉善北路街道办事处获批成立,新增春熙、额济纳等7个社区。信访代办化解事项1068件,化解率达96%。接诉即办处办工单6.6万余件,办结率达98.5%。国通农贸市场、钢铁路便民市场成功创建自治区标准化市场。内蒙古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维权援助工作站、“千企百城”商标品牌指导站获批成立。
安全防线更加稳固。自治区安全生产专项巡视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稳步推进,应急指挥中心成功打造,新华广场、中山西路商圈实现智慧防火预警监测全覆盖。111个小区电梯AI智能识别阻隔系统全部安装,1322处打通生命通道“拆窗破网”全面完成,169家集中餐饮商户实现燃气“瓶改管”,校园消防改造验收任务全部完成。累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3000余处,全年未发生亡人生产安全事故。
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有序开展,乌素图召壁画保护修复全面完工。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5项。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圆满完成。中山西路成功打造“双拥示范街”。武装部乔迁新址,指挥平台和民兵训练基地一体化建成投用。妇联入选全国妇女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先进单位。国防动员、防震减灾、残疾人等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外事侨务、史志档案、工会、共青团、红十字等事业取得了新成绩。
(五)突出效能化抓作风,政府建设有了新进步、新风貌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过硬作风彰显担当作为。
严格落实“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目标要求,有形有效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自治区党委第一巡视组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成效明显。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全面落实。56项基层承接赋权事项依法依规调整,6个涉农镇办行政执法事项进一步明确。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0件、政协委员提案180件,办复率均为100%。4件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完成。诚信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办结涉府案件21件,清偿各类账款5.7亿元,疫情期间拖欠餐饮住宿款项全部结清。坚持过紧日子,三公经费支出较上年降低66.3%。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回民区所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成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成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成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实干的成果。在此,我谨代表回民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回民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还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地区发展仍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空间资源、生态资源、文旅资源尚未完全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发展后劲仍然不足,产业转型升级仍需加速;基础设施、民生领域等历史欠账叠加,统筹城乡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仍需加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我们将直面问题,在攻坚克难中赢得主动,在创新发展中抢占先机,决不辜负全区人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