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5日)

  政府工作报告

  ——二〇二五年一月五日在呼和浩特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市长 贺海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抓国家、自治区支持呼和浩特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聚焦打造“首善之地”,全面落实“六个工程”,推动经济稳中有进。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4%以上,主要指标增速在省会城市继续保持第一方阵,首府发展能级持续提升。

  (一)优势产业量质齐升。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提质升级,伊利奶酪二期建成投产、高端乳清粉智能化工厂开工建设;蒙牛婴幼儿特殊医学营养品项目即将投产;正时农业、现代草业等饲草项目建成运营;国际乳业品牌中心挂牌成立;国际草业大会、国际乳业创新大会成功举办。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算力规模达到4.4万P,其中智算4.2万P,位居全国前列;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华为云和林格尔数据中心、内蒙古大数据交易中心、“P4”级数据应用实验室等项目建成投用;诚迈信创计算机生产基地投产;农行、建行、交行等一批数据中心项目主体完工;电信三期、并行科技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讯飞星火、移动九天等11个通用大模型训练场顺利落地;开通呼和浩特—北京、呼和浩特—合肥两条400G全光省级骨干网,获批自治区首批数字产业园;荣获中国“算力产业”集群先锋、“绿色算力”发展先锋2项荣誉;成功举办2024中国绿色算力大会,被授予“中国云谷”称号。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全链条推进,双杰一期、赛盛碳化硅一期、鑫华半导体级多晶硅、中锂三期、圣钒四期、万帮交通智能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天皓6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二期开工建设。清洁能源产业集群走出示范引领新路子,蒙西托电打捆外送200万千瓦新能源、呼热电新能源消纳等项目建成投用;大唐呼铝电可再生能源替代、和林格尔新区绿色能源供给示范等项目开工建设;500千伏“环首府”电网体系加快形成;绿电绿证交易服务机构正式运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多领域创新突破,科拓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生产基地、溢多利生物酶制剂、金河佑本动物疫苗、长寿药业等项目建成投产;金宇生物mRNA疫苗及核酸药物智能化制造项目中试生产;常盛制药灯塔工厂、双奇药业智能制造产业园主体完工;国际动物疫苗创新大会成功举办。现代化工产业集群集聚成势,旭阳30万吨碳基新材料、呼石化年产5万吨丙烷脱氢、蒙联30万吨液化气扩能等项目建成投产;中船特气高纯电子气体项目即将投产。低空经济开局破题,获批28平方公里低空试飞空域;落地航科院内蒙古低空经济研究院,建成北斗高分应用产业园、低空装备智造区等项目;成为全国首批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通过近几年的接续努力,“六大产业集群”链式发展、相互耦合,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突破90%,具有首府特色的优势产业积厚成势。

  (二)现代服务业集聚升级。多元化消费场景不断丰富,落地品牌首店、旗舰店32家,提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0个,建成惠民菜店60家,打造水岸漫街、宽巷子、转角巷等一批特色餐饮集聚街区,中山西路商业区获评自治区“特色商业集聚区”。“一廊两轴五带”文旅发展布局全面铺开,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成功创建5A级景区。成功承办第十届“博博会”,成立文物考古研究所,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3家、二级博物馆2家,建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疆印象文化艺术中心。恼包村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马鬃山滑雪场获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举办8场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演唱会。全年接待游客超过5500万人次。首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成运营,伊顺、圆通等项目正式投用,成功开通“天津港—呼和浩特”区港联动班列,累计到发集装箱520个,更加通达便利的物流体系支撑首府全面进入“包邮时代”。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万亿”,连续两年获评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超过22亿元,政金企对接活动推动银行授信近1800亿元,内蒙古青城乳业交易中心累计交易额达6.5亿元,首府的影响力、带动力不断提升。

  (三)创新动力更加强劲。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取得10项全球领先成果并全部产业化,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通过科技部审核,动物疫苗创新中心挂牌“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内蒙古分中心”,工业软件产业创新中心、新华三中央实验室、华为内蒙古区域总部等一批市场化研发机构实体化运行。一项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个点位承担了国家科技项目,两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技术进入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与167家高校院所开展合作,新建院士和专家工作站13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52家、科技领军企业12家。通过创新平台落地转化成果突破100项,新注册科技型企业1704家。启动运营全国首家草产业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获批设立全区首个知识产权法庭。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释放更强动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4.0”行动,企业开办实现全流程网办;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由1296项精简到405项,进入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城市行列;新登记经营主体7.8万户,增长8.9%;获评2024年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2024年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城市;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新增资产收益4.5亿元,营业收入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对外开放激发更大活力,首发TIR国际卡车班列、全区JSQ商品汽车班列,发运中欧中亚班列120列、同比增长140%;开通航线211条、通航城市93个,旅客吞吐量超1300万人次;“呼和浩特—莫斯科”货运航线开通,白塔航空口岸进境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投入使用;全面推开与阿拉山口、霍尔果斯陆路口岸协作,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荣获国际友好城市杰出贡献奖。与北京海淀区开展“两小时创新圈”合作,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呼和浩特研究中心正式落户。“呼包鄂乌”四城通办事项达到337项。

  (五)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呼和浩特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等核心定位,为首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盛乐国际机场基本完工,老牛湾通用机场正式通航;S43机场高速具备通车条件,S311武川至杨树坝公路、S29呼凉高速等项目主体完工。事关首府未来发展的引黄入呼三期工程开工建设。“温暖工程”圆满收官,新增供热能力3800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一次管网209公里,城市供热“O”型环网全面成型。完成海绵城市示范项目54个,改造老旧小区229个,解决502个居民小区“吃水难”问题。维护提升城市绿道209公里、口袋公园215个,公园游园总数达到1009个。粮食产量38.98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新建高标准农田14.5万亩,新增设施农业1万亩、露地蔬菜3.6万亩。投入衔接资金7.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54个。推动和美乡村建设,获批自治区美丽乡村4个;完成“三变”改革试点村100个;推动“四好农村路”创建提质扩面,实施公路养护工程112个;提前一年完成319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

  (六)生态建设保护成果显现。提前六年完成“三北”工程六期建设任务,建成林草湿碳储量基础数据库,完成造林碳汇开发储备45万亩。喇嘛营污水处理厂启动建设,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二期、科技城污水处理厂主体完工;托清园区再生水长输管网工程、金桥工业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黄河干流、主要支流劣Ⅴ类水体全部消除。城区和县城清洁取暖实现全覆盖;环境空气6项指标全部达标,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2天,较上年增加20天、提升5.2个百分点。建成茂林太建筑垃圾再利用消纳场、6个装修垃圾分拣中心,解决了建筑垃圾消纳不规范问题;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80个城市评估中排名第10位。

  (七)民生福祉日益增进。经过三年持之以恒努力,全国文明城市如期接受年度创建评估。提前半年完成“三年十万大学生留呼”目标,出台“人才强市25条”,国家公共就业服务示范项目通过验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过评估。区市共建智慧就业服务云平台上线运营。全区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青年社区”开工建设。入选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全国50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7万人。新续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5所、投用20所,新增学位2.4万个,职业教育园区一期具备投用条件。打造“四个一”工程校66所,组建“名校+”教育集团87个,与中央民大、首师大、北大金秋、北师大附中、北京市一零一中学等16所区外名校合作办学。市二中获评全区首个四星级“北大博雅人才共育基地”。建成国家级医学分中心5个,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3个,自治区、市、县公立医院57个重点专科全部建成。启动第二个“双首健康三年行动”。公共卫生服务园区主体完工,北大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市中蒙医院医养中心具备投用条件。药品、医用耗材集采占比分别提高15.9、15.7个百分点,价格平均降幅50%以上。12345热线获评“为民惠企十佳典范”。上榜2024诚信建设影响力城市。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7.5%和5.4%。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4.7%。建立健全防范拖欠账款长效机制,如期完成地方法人银行问题资产清收和年度政府隐性债务化解任务。优化基层治理单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控,严厉打击涉黑恶、盗抢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33.9%,连续十年实现命案全破,首府和谐稳定大局得到有力维护。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广大干部的担当意识、实干精神有了新提升。

  一年来,国防动员、双拥优抚、退役军人等工作都有新成绩,统计调查、史志档案、供销合作等事业都有新进展,工会、社科联、工商联、团委、妇联、科协、文联、残联、红十字会、贸促会、老龄委等组织都有新作为。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一年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每一次进步,都凝结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饱含着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殷切希望,是市委带领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奉献者共同挥洒汗水、共同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首府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体量不大,辐射周边、带动发展的首府优势还未显现。二是产业基础不牢,一产规模较小、二产结构单一、三产优势不优,工业部分领域受市场疲软影响,拖慢了整体工业的上升势头,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场景不够丰富,还没有形成有效拉动力。三是创新活力不强,产学研用融合不紧密,科技支撑赋能与首府地位不匹配。四是教育、医疗、交通、养老等事业与人口快速集聚还未同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另外,一些领导干部创新意识不强,担当作为不足,有的不敢想、有的不愿干、有的不会干,等等。问题不少、困难很多,我们一定直面问题、直面难题,采取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的措施,逐项推动、全面解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1176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