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工作报告
坚定不移补短板、强基础,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实施各类项目136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51亿元。宁互高速一期顺利通车,哈拉直沟河道治理、农村电网提升等工程全面完工,柏木峡水库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改造高压线路352公里、县乡道路171公里,新增农村天然气用户2017户,县城5G网络实现全覆盖。城市建设提质增效,民安南路等4条“断头路”全线贯通,碧桂园等19个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改造棚户区1626套、老旧小区3个。严格落实街长制。深入推进“净美互助”行动,五峰、塘川美丽城镇项目基本建成,26个高原美丽...
我们紧紧围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清洁能源、生态旅游发展,注重规划引领,增强产业发展韧性、弹性,努力提升整体水平和竞争优势。实现一产增加值6.97亿元,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湟源牦牛肉”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两品一标”数量达到28个,“源字号”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前景无限、大有可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6.5亿元,30兆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年处理80万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快推进,绿色循环发展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全年接待游客225万人次,综合收入3.6亿元,分...
我们始终突出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厚植新优势、激发新动能,产业质效明显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末的21:30:49优化为14.9:31.4:53.7。高新技术企业达45家,较2016年末增加39家;入库建筑业企业达43家,较2016年末增加30家。经开区入驻企业由198家增至360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1家。轻纺服饰、食品加工、能源与新型建材、机械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四大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稳定在70%以上。利辛高铁站、亳州港利辛港区、利辛火车站、西潘楼货运场...
工业经济不断壮大。规上企业、亿元企业分别达120家、35家。三大主导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6.2%,较2016年提高7.4个百分点。江淮安驰中高端MPV生产线建成投产。汽车零部件产业入选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东升食品等7家企业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京徽蒙农业科技等4家企业入选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技改投资年均增长27.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47%。高新技术企业达55家,是2016年的9倍。成功创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林农时代院士团队获批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项...
五年来,我们抓产业、促升级,转型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企业71家,清理处置闲置低效用地1254亩,和晶智能科技、中煤远大等一批牵引性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9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提高11.49个百分点,新型电子元器件获批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建成高标准农田11.1万亩,粮食总产实现“十八连丰”。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青龙山铁路无水港、传化公路港“双港”联动,七彩和村等4个省级服务业集...
“双招双引”成效明显。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牢固树立招商引资“生命线”意识,围绕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商会协会招商、资本注入式招商、反哺式招商,实现了招商引资项目数量质量双提升。金鹏智能门窗、焕备智能制造等17个项目竣工投产,协议投资达17.8亿元。雨佳木业、中匠新材料、相山水泥年产260万吨水泥绿色智能示范线等30个项目开工建设,协议投资达56.6亿元。万马淮海(段园)智造产业园、瑞德磁材、天目先导等49个项目成功签约,协议投资达61.6亿元。...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快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8个,川淮电路板、完美生物科技等19个项目建成投产,以生物科技、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两大百亿产业集群加速构建。 ——争先创优成果丰硕。坚持拉高标杆、争先进位,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省质量强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区)、省级健康促进区等荣誉称号。重点项目推进、民营经济、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工作获省政府通报表扬。...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2:27.0:72.8。“双核驱动”强劲有力,省级以上总部项目达到180个,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45%。七大新兴产业放量增长,新能源汽车、创意文化两大战新基地领跑全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全国争先,集聚上下游企业70余家;文化产业累计实现主营收入1475亿元、占全市1/3以上,年均增长20%;金融机构总量超500家,其中省级以上金融总部达34家;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视觉、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迅猛。...
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中国环境谷”营收超200亿元,连续两年翻番;“环境科技跨区域产业链集成创新机制”入选“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十大创新案例”,为合肥唯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市数字经济行业创新应用示范基地成功落户,市级大数据企业达194家、居四城区之首;京东超级体验店、盒马鲜生安徽首店开业运营,社消零增速12.7%、居四城区第一;外贸进出口逆势上扬,建筑业总部不断汇聚,增速分别超69%、25%,均居四城区首位。荣获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和增速10快,培育发展战新产业获国务院通报表彰。...
厚积发展动能,产业体系扬优升级。不断推进主导产业优化提升、扩大引领优势,促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金融业集聚态势进一步夯实。合肥金融广场一期、东怡广场C座等14万平方米高品质楼宇投入使用,中财保理等8家金融总部相继落户。全区金融机构331家,其中,省级以上总部53家,金融业增加值和税收占全市比重三成以上。商贸业核心优势进一步凸显。淮河路国家级示范步行街创建扎实推进,主街及15条后街小巷完成改造,年销售额突破110亿元,作为全国11家特邀街区之一亮相上海进博会,入...
高举产业立区大旗,聚力发展五大主导产业。新增永安建筑、大圩建设等资质内建筑业企业29家,其中特级、一级资质企业10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1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增长30.2%,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6.7%。中国服装原创设计基地一期全面启动,百大周谷堆片区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长江180艺术街区获评省级创意文化集聚区,工业遗产“蝶变”为城市文化新名片。引进桃花彩生物医药等一批优质企业,大健康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增强。老工业区转型发展再获国家关注,相关项目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成...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家、战新企业11家,重点工业企业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力推进55个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云海镁合金模板、竹田汽配等25个项目开工,宝玛克一期、宜安云海二期等21个项目竣工,全市首个单体总投资超百亿元工业项目欧菲光亮灯投产,开工、竣工产业项目数创近5年之最,工业投资增长54.5%。实施技改项目61个,技改投资增长31.8%。强力推进“双招双引”,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3个,其中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国家创新型县建设深入推进,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
抓紧抓实招商引资,组建三大平台招商小组、八大产业招商团队,把所有想着庐江的人和庐江想着的人发动起来。全年新签约项目69个,协议投资总额831亿元,赛纬电子、安徽佑顺等新签约项目扎实推进。用活用好资本力量,组建振川一号、盈润一号等5只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46亿元,支持主导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发展平台,高起点推动合庐产业新城建设,稳步推进庐江高新区西向扩容,庐江化工园成功获批省化工园区。聚焦聚力产业发展,博大精密、宇宙电子等16个项目建成投产,投资14亿元大众国轩三元正极材料、15亿元南方水泥优化升级等32个项...
现代农业加快升级。新增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新引进农业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27.3亿元。苗交会首次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展销面积扩大一倍,参展企业数量再创新高。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引进全球制造业领军企业2家、国内行业龙头企业5家,工业投资增长10.9%。净增国家高企136家,总数突破400家。战新产值占比达59%,居五县(市)之首。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新认定省级新产品22项、首台套装备3项。建筑业加快发展。制定“建五条”...
充分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创新平台思维和改革办法,聚焦“新光大道”产业建链强链延链补链,下大力气招引头部企业和重大项目,全年新签约重点项目103个,协议总投资650亿元,浦林成山轮胎生产基地、纳思达打印机、格拉默中国总部、顺丰华中供应链基地等重点项目顺利落地。科技创新催生新动能。新登记科技成果246项,促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3.3亿元,中科光栅获评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总决赛初创组一等奖。实施技术创新培育滚动计划,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市级工业设计...
始终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新型城镇化建设全过程,全方位推进城乡功能的完善、品质的提升。“新湟中”建设阔步前行。完成国土空间规划战略研究,引进“城市合伙人”,成立文华城市建设运营有限公司,以政企合作模式签订《城市发展投资协议》,编制《鲁沙尔片区建设运营及发展导则》,明确“一城两组团”的开发空间结构,全面开启了鲁沙尔城市更新。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拦隆口旧城改造开工建设,田家寨美丽城镇建设顺利推进,改造老旧小区30个。铺设污水管网90公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4%。全面推行“路长制”,整治“畅返不畅”道路82...
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全面落实。强化带头招商、联动招商、全员招商意识,全年省外到位资金13.67亿元,超额完成任务3.67亿元。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实施5大类44项重点项目,完成非房投资12.25亿元,增长29%。包保服务效果明显。落实重点项目和企业区级领导包保制度,反馈问题解决率90%以上。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近5000万元,帮助30家企业申报各类补助资金701.8万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行“一把手走流程”体验活动,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82项证明事项列入通用清单。认领编制53项“跨省通办”事项,非行...
紧紧围绕建设现代服务业高地,出台促进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国家能源、上海申能、大唐能源、中信等企业区域总部落户西区,知名企业区域性总部达152家。第三产业增加值350.6亿元,占全市36.1%,对全市贡献率达40.2%,拉动全市2.9个百分点。持续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金融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25%。启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服务区和中转枢纽地建设,唐道637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力盟、唐道、天地巷子、河湟里入选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环湖赛等11项大型文体赛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