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6日)
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1.5:49.9:38.6。坚持创新赋能、绿色发展,淘汰烟花爆竹、小煤矿、非煤矿山等一批落后产能,集成电路、食品加工、新材料等产业加快集聚,产业园区获评全市第一批智慧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81家、数字化车间13家,均列渝东北第一,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1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数字经济稳步增长。...
全站搜索
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1.5:49.9:38.6。坚持创新赋能、绿色发展,淘汰烟花爆竹、小煤矿、非煤矿山等一批落后产能,集成电路、食品加工、新材料等产业加快集聚,产业园区获评全市第一批智慧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81家、数字化车间13家,均列渝东北第一,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1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数字经济稳步增长。...
五年来,我们统筹兼顾抓融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中心城区扩大至3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33万。潼荣高速、合安高速建成通车,“一环六射”高速路网全面建成。实施城市提升重点项目159个,五座大桥飞架城市南北,一批城市公园竣工开放,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市级双拥模范城市。整治农村旧房9180户,改造卫生厕所4.2万户,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建成“四好农村路”1996公里,被命名为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建成商贸物流末端配送点256个,城乡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潼南城乡颜值更靓、气质更佳、品质更高。...
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开局起势,大学城西区、创新生态社区应运而生,出台鼓励科技创新“25条”、金融支持科技创新“28条”。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比亚迪动力电池研究院引领研究院经济蓬勃发展,“总部基地+研究院+产业园”“研究院+产业园+基金”的发展路径日渐清晰,Micro LED、刀片电池等全球领先成果在璧诞生。科技型企业由120家增至1417家,高新技术企业从71家增至301家、跃居全市第5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51件。评选“璧山英才”“企业创新型人才”“璧山工匠”193名,...
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至5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5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1%。潼(南)大(足)荣(昌)高速、大(足)内(江)高速(重庆段)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43.6公里,新增高速下道口4个。建成香国公园、龙景湖公园、西禅体育公园等城市公园(游园)18个,新增公共绿地330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42.2平方米,“三馆一中心”全面投用。改造老旧小区102.5万平方米、棚户区51.3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60万平方米。重拳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3+X”综合管理模式在全市推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全国...
创建国家高新区、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建设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一系列区级层面重点工作纳入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依托国家战略重大机遇,主动提升对外开放层级,赴新加坡举办綦江在海外的首次专场招商推介会,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綦万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发展形成广泛共识,高起点规划永桐新城建设,展开“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现代化大城市美好蓝图。高速铁路通车投运,江綦高速、渝黔高速复线建成通车,綦江作为“重庆门户”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五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2%,工业...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同城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区域协作进一步升温。渝湘高铁、渝湘高速复线、西环高速加快建设,开工建设南川至江津输气管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高。与广元、乐山缔结友好城市,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首发成功,建立南川—武隆协同发展机制,朋友圈不断扩大。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健康产业发展大会、国际山地旅游日世界遗产名山(金佛山)峰会,对外展示的空间和力度进一步放大。积极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努力增强协同配套水...
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发展动能和质量显著提升,永川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长城汽车、雅迪电动车、东鹏陶瓷等一批龙头企业相继落户,翻开了永川工业发展新篇章。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煤炭、钢铁过剩产能有序化解,汽车摩托车产业成为永川工业支柱产业,建成全国最大高端皮卡基地、全国最大生活用纸生产基地、西部最大新能源摩托车产业基地。服务业稳步发展。数字经济快速崛起,引进百度、中国人民大学文创产业园、爱奇艺、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建成全国最大先进影像制作中心、西南最大数据处理交付基地...
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为11.2∶41∶47.8。工业经济加速转型。突出工业主导地位,持续提升工业整体能级,工业税收年均增长5.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9家、“专精特新”企业31家。天顶汽车城入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市级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网络安全产业城获评国家网络安全创新应用先进示范园区、首批市级重点关键产业园,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关联配套企业50余家,新材料产业坚实起步,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占比分别达17.7%、20.9%。...
五年来,改革开放创新取得显著成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小微企业“两创示范”等重大改革有序推进,国改科技发展基金市内首支落地运营,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总量超10亿元。建成重庆西站、九永高速、轨道交通5号线及环线等对外通道,新增外资外贸企业254家,获批建立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自贸区九龙坡板块注册企业数量占全市比重达25%。招商引资签约正式合同项目747个,新落户500强企业区域(业务)总部36家。集聚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50个,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170亿元、居全市第二。...
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引进科大国盾量子、小康智能电动高端汽车等项目161个,中科纳通、万普隆能源科技等120个项目投产,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6家、科技型企业1301家,建成全市首个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区,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工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龙湖金沙天街、万达广场、磁器口后街、佛罗伦萨小镇开业,新增商贸设施180万平方米,商品年均销售额达1400亿元,金融业、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7%、7%。成功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规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预计实现规上工业利润180亿元、居全市区县第一;华通电脑二期等6个项目建成投产,华峰己二酸扩建(四期)等10个项目开工建设,六大支柱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占比达96.4%;四大园区协同发力,产值增长21.6%,占比提升至93.1%;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50个;培育10户市级链主领军企业,居全市区县第一。百汇广场盛大开业,废旧金属交易市场投入运营;点易园全新亮相,爻里小镇开街迎客,武陵山大裂谷获评首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临港经济区获批市级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区。“2+X”现...
产业发展与科技赋能有机融合。农业高效发展。生产粮食23.4万吨、蔬菜26.1万吨,产烟6.9万担、产茧7万担,出栏生猪75万头,六九畜牧建成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黔江羊肚菌”“黔江桑蚕茧”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业提质增效。工业投资增长7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三磊玻纤一期二线启动建设,烟厂易地技改加速推进,海通丝绸和耀润电子建成投产。获批渝东南首个市级高新区,神斧锦泰建成市级数字化车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渝东南领先,新培育科技型企业48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规上工业企业...
落实科技自立自强要求,贯彻市委五届十次全会部署,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提升创新平台。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提速,超瞬态实验装置、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等科研平台加快建设,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建成投用;两江协同创新区新引进科研院所10家,集聚院士团队14个,分布式雷达验证试验场启动建设,西工大重庆科创中心投入运营;广阳湾智创生态城启动建设长江模拟器、野外科学观测站;15个高新区引进重大科技产业项目474个、总投资2604亿元。...
深入推进“双十双百”集群制造培育行动,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7%。有序推进市区印染化工产业跨区域集聚提升,4大印染组团建成投产,18个化工项目开工建设,袍江33家印染企业关停退出。着力推进智能制造五年提升行动,新增市级以上智能工厂10家、数字化车间53个,“电机产业大脑”成为全省首家上线平台。中芯二期、长电一期等项目加快推进,三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产值超1500亿元。稳步推进制造业企业“长高长壮”行动,新增上市公司9家,培育“隐形冠军”企业10家、“小巨人”企业1...
五年来,我们乘势而上抓开放,城市能级跃上新高度。浙大国际联合学院、漕河泾海宁分区写入国家长三角规划纲要,全域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融杭接沪更进一步,杭海城际铁路建成通车,日均客流量3万人次;沪杭高速许村段改建工程等项目相继投用,鹃湖科技城等高能级平台加快建设。城市品质显著提升,改造西南河等老旧小区50个,新建、改造硖许公路等城乡道路67条,获评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城镇化率突破70%,常住人口达108万,营商环境列全省第8。...
把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作为重中之重,抢抓海盐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契机,谋划实施“810”工程2,加快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综合交通取得突破,完成武袁公路、杭浦高速海盐互通改造、G525海盐段整治、杭平申线(海盐段)等重点工程,通苏嘉甬铁路、沪平盐城际、浙北集装箱通道、G524海盐段、疏港公路(S207)等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对外交流日益深化,与上海市闵行区等地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与长三角14个城市实现“一网通办”,55项高频事项全国跨省通办;大力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和工作举措,...
创新动能持续释放,荣获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科技创新鼎”,深入推进“大院名校”对接合作,新引进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嘉善复旦研究院等高端科创载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71家、瞪羚企业6家。重大项目加速推进,谋划建立“十百千”行动项目库,全线开工重大项目85个;5个省市县长项目、75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全部开工建设,赛晶IGBT功率半导体、立讯智造二期等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用。...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完成“低产田”企业整治120家、“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569家,腾退低效用地2043亩,淘汰落后用能4.6万吨标煤。制定八大传统行业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优化工业企业绩效评价规则,“标准地”回购触发标准从全区规上企业亩均税收的50%提高到100%。出台仓储物流投资项目准入评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