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4月25日)
五年来,我们深入实施首位战略,城市能级全面提升。坚定不移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作为嘉兴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打好枢纽嘉兴、品质嘉兴、创新嘉兴、开放嘉兴“四大会战”,城市竞争力明显增强。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一体化示范区嘉善片区加快建设,38条制度创新经验全国推广,与沪杭苏湖等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全面推进。...
全站搜索
五年来,我们深入实施首位战略,城市能级全面提升。坚定不移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作为嘉兴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打好枢纽嘉兴、品质嘉兴、创新嘉兴、开放嘉兴“四大会战”,城市竞争力明显增强。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一体化示范区嘉善片区加快建设,38条制度创新经验全国推广,与沪杭苏湖等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全面推进。...
城北智能制造科创产业园启动建设,循环园列入首批省级化工园区。预计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户、年产值10亿元企业1户,3户企业入选“2021安徽民营企业百强”,智能制造产业产值突破22亿元,7户企业跻身市“工业纳税贡献二十强”,工业实体税收突破5亿元、增长7%以上。28个工业技改项目、30个“机器换人”项目竣工投产,完成工业投资15.6亿元、增长27%。...
工业短板加快补齐,绿色食品、新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联合利华立顿茶叶生产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基地、格罗电器等一批具有引领性、牵动性的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新增入园企业38家,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1家、总数达到47家,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战略性新兴企业7家、“专精特新”企业12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3.2亿元,工业税收从8160万元增长至1.3亿元、年均增长9.8%,获评“2019年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十快’区”。...
回首这五年,我们书写了转型升级的精彩篇章。明确生物科技、电子及新材料、汽车与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建筑业、文化旅游、休闲农业等七大产业发展格局,三次产业比重为2.5:28:69.5。累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家,连续4年获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称号。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50亿元,黎阳镇入选首批全省特色旅游名镇,屯溪老街特色产业园获评优秀省级服务业集聚区,黄山置地入选安徽省民营企业服务业百强。获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和“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工作示范区”称号,奕棋镇徐村入选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昌景黄高铁祁门段、德上高速池祁段如期开工并快速推进,G237东线改造、渚倒公路等建成通车,建设、管护农村公路1113.3公里,1032个村民组实现通组道路硬化。完成大北水芦溪段、倒湖段、渚口段防洪治理工程建设3处。实施水电供区电网改造,6个乡镇5.7万群众用上放心电。建成5G基站134座,基本实现城区全覆盖。...
。深度对接长三角,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与德清县结为友好县,高质量参与杭州跨区域特色小镇联盟、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选派100名优秀干部和民营企业家体悟实训,“1+12”合作体系全面建成。创新举办4届中国黄山超级越野赛、2届青年写生艺术季等活动,国际山地车公开赛、国际乡村摄影大展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深化改革全面突破。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圆满完成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全省农业保险转型升级、全省农村“三变”改革等一批试点任务。...
五年笃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谋划推进“四城”联动,县城品质和形象实现双提升,历史性迈入跨江拥江发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结硕果,建成中心村80个,整治自然村295个,打造了一批国家和省级特色镇、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月潭水库建成蓄水,巴家坞等输变电工程建成运行,歙黟一级路等交通瓶颈路段建成通车,建制村通公交率达50%以上。...
这五年,我们全面开展“融杭接沪”,改革创新活力迸发。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融入长三角,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开发开放取得新成果。与长三角城市建立合作机制72项,与淳安签订区域协同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全面推进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招商、商协会招商、以商引商,持续实施“新徽商回归”工程,举办体悟实训“双招双引”、旅外人才“家乡行”“聚汇行”等活动,五年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9个,到位内资34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65亿美元。...
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与杭州都市圈城市、上海市杨浦区、奉贤区、江苏省无锡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杭黄绿色产业园启动建设,上海湾谷斐迪园建成运营,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皖南分中心落户黄山,黄山—镇江通用航线正式开通。举办三届黄山发展大会,四年共引进长三角区域项目1605个、到位资金782亿元,招商引资考核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改造棚户区190万平方米,外环北路、中兴大道高架、机场大道改扩建等城市干道建成通车,市立医院、市一院、中医院新院区和安庆一中龙山校区建成投用。北部新城初具规模。新改建农村公路255公里、供水管网1994公里,改厕6756户,1455个自然村纳入环卫一体化,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35个。...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实施,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实现“双进”,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实现“双退”。呼伦湖流域生态与环境综合治理迈上新台阶,水域面积保持在合理区间,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居全区首位,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全部达标,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金属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深入推行,建成绿色矿山32家、绿色工厂6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通过国家验收,被命名为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根河市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高标准农田由29.57万亩增加到40.27万亩,粮食产量实现4连丰,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6%,建成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1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三品一标”累计认证60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达到5个,荣获“中国固阳•正北黄芪之乡”称号、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地区。...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面开启,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3:53:29.7,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粮食、畜牧生产连丰连稳,黄花滩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成投用,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七成,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两品一标”认证产品增至49个。稀土脱硝催化剂等一批工业技改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并网新增127万千瓦、全市第一。套马沟农庄等一批新景区建成运营,A级旅游景区增至6家,我旗成为首批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7年的4.6:52.5:42.9优化为3.1:46.2:50.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7.8个百分点。工业稳步发展。工业园区获批自治区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区核心区,四年累计投入3.9亿元,实施基础配套工程45项,清理转型“僵尸企业”15家,引进落地浦景聚乙醇酸、光威碳纤维、稀土金属基地等重点项目37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95亿元,连续两年承办自治区及包头市重点项目观摩会,成功打造自治区一类园区。服...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抓手,累计引进投资1568亿元,落地建成项目183个,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由弱到强,建成自治区最大的光伏单晶生产基地。园区先后荣获“国家绿色园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3项国家级荣誉,我区连续三年进入全国工业百强区行列。成功引进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等全国股份制银行,累计入驻金融保险类机构56家,成为自治区金融机构种类最为齐全的旗县区。...
全区常住人口[2]为787681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726838人相比,增加60843人,增长8.37%,年平均增长率为 0.81%,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3.50%下降2.69个百分点。...
质钢、特种钢比重提高到9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0%,稀土原材料就地加工转化率提高到近8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翻番,全球首个5G无人驾驶矿用车应用落地,北重集团上榜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获评国家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区、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自治区军民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
改造小街巷135条、新建道路9条,配合完成昭乌达路、金盛快速路、地铁一、二号线等市级重大工程。投入6.5亿元改造老旧小区124个。围绕民生热点,建设青城驿站427座、便民市场10个,既有建筑加装电梯52部,施划停车位6万多个。建设公园游园25个、绿道20公里,占地17公顷的小草公园即将开放,城区绿地覆盖率达到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