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开展两大行动,全力构建发展磁场
开展营商环境大优化行动。坚持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工程项目“容缺审批+承诺制”,拓展升级“一件事一次办”,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政务数据共享攻坚,提升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力。深化重大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实现工程审批并联办理,不断优化水电气网报装环节。打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深入开展企业帮扶专项行动,坚决落实惠企政策直给直兑,实现“免申即享”。加强中介机构管理,规范网上中介服务超市运行管理,提升中介服务质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加强监管信息归集共享和关联整合。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22]监管,规范涉企检查。建立“免罚轻罚事项清单”,持续推进柔性执法。深化府院联动,缩短破产案件办理周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畅通举报渠道,加大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处置力度。
开展“五好”园区大建设行动。园区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要在全县上下形成关注园区、支持园区、帮助园区发展壮大的导向和共识,做到资源向园区聚集、政策向园区倾斜,推进“三生融合”[23]“三态协同”[24]。力争进入全省园区50强。以项目论英雄。聚焦亩产税收、投资强度等关键指标,全力以赴招引优质项目,新引进项目26个、新开工项目25个、新投产项目20个,让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实现亩均税收8万元以上。以要素强支撑。加快调区扩区,逐步构建“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产业社区”三级产业空间布局体系。新建标准化厂房及配套用房10万平方米,建设一批高标准无尘洁净车间。盘活土地资源,清理低效和存量用地200亩以上,由“项目等土地”向“土地等项目”转变。以改革增活力。创新园区管理,推行“小管委会+大公司”管理模式,加大经开投转型力度,推动业务和投资多元化。建立健全“园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做到权力直通园区、责任直通部门、服务直通企业,提供“母亲式”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围墙外的事政府包办,围墙内的事政府帮办”,全力助企纾困。
(三)聚焦三大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动能
做强新型工业。牢牢把握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奋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主导产业做强做优。促推南洲酒业利税翻番、克明集团扩产增效、顺祥食品量质同升、预制菜企业抱团发展、休闲特色食品快速扩张,实现绿色食品年产值76亿元。特色产业争创一流。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引进纺织鞋业企业3家。规划建设生辉纺织三期8万锭智能纺织项目,继续保持全省领跑地位。实现纺织鞋业年产值突破42亿元。优势产业强势腾飞。完成医疗健康孵化园二期、雷裔生物等项目建设,启动医疗器械产业园、医美产业园建设,发挥天益医疗、海王医疗“双航母”效应,引进落户生产型企业12家,实现医疗健康产业年产值10亿元。未来产业夯实基础。重点扶持华曙高科、捷创新材、哲龙科技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启动2万吨麻地膜项目建设,引进新材料上下游企业2家,实现新材料产业年产值28亿元。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1.4%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0%以上。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00家,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个,争取申报院士工作站1家。新申请、注册商标100件,新增有效发明专利5件。
做优现代农业。深化现代农业综合改革,持续做强稻虾、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深耕稻虾产业。稻虾种养面积稳定在62万亩以上,综合产值突破160亿元,构建环洞庭湖稻虾生态种养优势区。加快“大养虾”到“养大虾”“养好虾”的养殖模式转型,每个乡镇新建1个以上高标准稻虾生态种养基地。办好2023第六届中国(国际)小龙虾产业大会。建设“洞庭虾市”,打造“南县米市”,推动建立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产业集群。持续扩大南县稻虾米、南县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力争南县稻虾米品牌创建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促进规模经营。进一步推广水稻、油菜机械化栽植,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230万亩次、粮油生产机械化率85%。创建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5个。力争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家庭农场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巩固拓展确权不确地土地经营流转模式,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全力防范规模经营风险。强化典型引路。积极推广稻渔(稻龟、稻蟹、稻蛙)种养模式,稳步推进龟鳖及经济鱼类产业发展。积极打造“南县蔬菜”“南县菜苔”品牌。整合项目、资源等要素,打造5个以上现代农业综合示范片区。全力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做活服务产业。加快培育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激发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提振消费信心。推动商贸便利化。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7家。实行农贸市场管理“一场一策”,推动湘鄂边穗丰商都改造试点,规划建设农贸市场2家,打造标准化菜市场1家,招引大型冷链物流项目1个以上。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9.5亿元,其中农产品上行10.2亿元。用好RCEP[25]规则,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外贸增长20%。以瑞美达和园区外贸综合服务中心两大外贸平台为“双引擎”,重点打造跨境电商特色园区和湘北跨境电商中心,交易额突破5000万元。积极引进3家京东生活超市,打造零售服务便民生活圈。推动金融便捷化。以园区金融服务窗口为依托,收集企业融资需求清单,编制银行信贷产品服务清单,深化“政银企担”有效对接,为企业纾困增效添活力。规范政策性保险承保机构管理,引导金融机构深度服务实体经济,全年实现新增贷款40亿元以上。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创建市级金融生态良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