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汉川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对标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任务繁重,新兴产业成长偏慢,创新能力还需加强;对标城市建设的新标准,城市建管的精细化水平还不高,城乡功能品质还需提升;对标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教育、卫生、养老等领域优质公共资源供给仍显不足,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等方面仍有一些短板;对标现代化政府建设的新要求,少数干部担当作为意识不强,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还要持续提升,等等。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的工作安排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本届政府提速发力的奋进之年。2023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和孝感市委“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的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按照市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三区一城”[18],奋力实现“全省十强领先,全国百强进位”。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实业为要,在建强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始终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加快建设,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底盘。
推动制造业攀高走强。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持续推进工业经济倍增计划,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0家以上。深入开展“产业强链”行动,推进“5+5”产业链裂变延伸。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培育和新增一批销售额过10亿元、税收过亿元的重点企业;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以上。持续深化“技改提能、制造焕新”三年行动,以高质量的技改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推动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两个“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做优做强,力争包装印刷进入全省重点产业集群行列;进一步扩大缝纫线、钢帘线全国产能份额,积极创建国家级皮草、童车出口基地;加快编制光通信、新材料产业图谱;支持泛家居、电力能源、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形成集群规模效应。
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培育科技新物种企业2家以上。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增量行动,狠抓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1%以上。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立足汉川产业优势和国家级经开区政策优势,围绕重点产业,加快建设一批人才平台载体,新增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2家。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大力支持市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深化产学研用相结合,转化科技成果20项以上。组织开展汉川市政府质量奖评选活动,推进企业质量品牌建设。
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鼓励企业借智借力,积极开展数字化诊断及改造,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产业链数字化水平。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项目80个以上,创建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2家以上。完善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积极创建省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家以上,培育省级上云标杆企业2家以上。
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汉江生产性服务功能带建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聚焦重点区域布局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引进一批电商直播、软件研发、客服中心等项目。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发展,积极培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消费热点,大力发展体验经济、宅经济。持续开展“消费促进”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新增限上商贸企业80家以上、规上服务业企业30家以上。引导和鼓励优质建筑房地产企业加快拓展城市更新、新老基建、乡村振兴等业务领域,力争新增资质以上建筑房地产企业15家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实现30亿元以上。
(二)坚持项目为王,在积蓄增长后劲上实现新突破
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全力以赴抓招引、推进度、强保障,以重大项目的接续推进为经济发展蓄势赋能。
高起点抓实项目谋划。紧盯国家重大战略、利好政策,加强政策、项目、资金“三个对接”。调整完善重大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库,积极争取中省国债、债券和项目资金,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项目建设,努力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确保争取竞争性资金25亿元以上;力争纳入省重点项目5个以上,争取专项债券资金8亿元以上、一般债券资金10亿元以上。
高质量开展招商引资。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围绕“5+5”十大产业链,紧盯“大武汉、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海峡西岸”五大重点区域,聚焦“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供应链、人才链”五大链条,发扬“四千”精神[19],通过“链主招商、基金招商、平台招商、二次招商”等方式,力争完成合同引资额650亿元以上,引进各类项目120个以上,其中投资过100亿元项目2个以上,过10亿元的项目20个以上,过亿元的项目80个以上。力争中国汽研智能网联汽车研发试验基地、晋江品牌服饰、康欣新型板材、深圳汉川产业园、华彩光电、际华针织新型面料等重点意向项目签约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