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力实施帮扶项目提速提质、动态监测联建联享、产业就业增效增收、“三落实”“一巩固”补漏补短四大工程,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底线。
三是培育壮大现代农业。高标准建设10万亩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万亩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省级产业园区。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区。依托1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项目,引进台湾农业经营理念与技术,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建设农业生产、科技、旅游一体化的三产融合产业集群。
四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巩固“四好农村路”创建,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万户,农村污水治理率达60%以上;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加快乡镇垃圾中转站、村垃圾收集点建设,实现农村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全覆盖,为群众打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创建“四美乡村”10个、“五美庭院”1万户以上。
(五)聚创新之能,加速改革活力释放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常态化开展机关干部包联市场主体行动,落实好“1+3+N”服务企业制度,打响宛城服务品牌。争创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确保营商环境评价位居全市前列。
二是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强化高校联盟战略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南阳理工学院回创园的引领作用,用好校友人才链,形成校地合作典范。加强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5个、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覆盖率达60%以上。
三是持续实施人才战略。认真落实“诸葛英才计划”2.0升级版,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工程,开工建设人才公寓,吸引高端人才和团队。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力争新增技能人才1.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300人,努力打造宛城劳动者品牌。
四是持续优化金融创新。加快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加强与市级平台、社会资本合作,实现做优做强。强化政府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用好农综乡村振兴、高创裕宛两支基金,为实体经济“输血增氧”。
五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完成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任务。深化国有平台公司改革,完善资产监管、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推进财税、国企、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
(六)行长效之治,擦亮绿色生态名片
一是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污染防治十大专项行动,依托“路长制”,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控,持续开展“四季攻坚”,确保全年优良天数圆满完成,保证全市先进位次。完善河长制“四制四化”模式,落实“河长+”机制,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确保市控断面稳定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完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实现零增长。
二是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强化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环境整治,持续深化“四水同治”,统筹推进“五水综改”,构建现代水利保障体系。全面落实“林长制”,持续推进农田林网、廊道绿化,完成造林4000亩。
三是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落实“三线一单”管控,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实施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坚决压减高耗能高排放产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编制全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增强居民绿色生态环保意识。
(七)办利民之事,打造安居乐业福地
一是精准抓好疫情防控。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链条落实入境人员闭环管理,全方位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等源头管理。强化重点场所管控,持续抓好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扎实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加强疫情防控实战演练和物资储备,提升核酸检测和流调溯源能力。
二是稳定扩大城乡就业。开展“送岗上门”服务活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积极开展闲置门面房、写字楼、工业厂房“三个消灭”活动,加大“1+3+N”兴宛贷等小额贷款支持力度,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
三是大力发展民生事业。深入实施“教育强区”计划,持续提升教育集团化发展质量,保持全省领先位次;实施高中振兴计划,力夺完全学校首届毕业生高考“开门红”,实现宛城教育新突破,开启高中教育新航程。做实做强区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市二院医技楼建设,实施区妇幼保健院和中医院新院迁建工程。规划建设区图书馆、文化馆,新建诸葛书屋6所,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四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开展全民参保攻坚专项行动,适度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实施好政福保、政康保工程,完善残疾人生活补贴和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对困难群众及时精准救助。巩固提升城乡养老服务水平,区老年养护中心、5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设施、53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运营;全面落实新的生育政策,做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