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五年砥砺奋进,五年春华秋实,所取得的成绩,是区委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召陵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敬意,表示衷心感谢!

  各位代表!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清醒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具体表现为: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不确定因素还很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财政收支矛盾更加凸显,项目储备不足、缺少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城市更新提质仍有较大空间。对此,我们不回避、不推诿、不气馁,下定决心、迎头赶上。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期,是我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区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聚焦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和市委“八个高质量”,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三区三基地一家园,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召陵新局面,为漯河争当全省“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排头兵作出积极贡献。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走在全市前列。食品加工和装备制造产业实现提质增效,电商物流优势更加突出。打造全国知名宠物经济高地,数字经济取得重大突破。创新驱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科技创新能力、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城市中等以上水平。乡村振兴走在全市前列。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乡村振兴“一三五”行动深入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城乡加快融合发展。城市建设管理走在全市前列。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更加完善,发展更有活力、品质不断提升、特色更加彰显。行政新区、开发区、老城区与漯河中心城区实现无缝对接、融合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保持全市先进。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市目标,总体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持续增强,召陵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综合实力在全省建制区中保持领先。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持续增加,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宜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高。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基层治理能力持续增强,社会化、法治化、网格化、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化解风险、应急处突、维护安全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更加安全稳定,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形成。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城乡居民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并高于全市水平。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文化服务、卫生健康、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目标催人奋进,任务重在落实。只要我们同心同向、担当负责、勇毅前行,就没有攻不下的难关,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业,美好蓝图一定会实现,召陵明天一定更出彩!

  三、2022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五届政府的起始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责任重大。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以上,研发经费支出增长34%,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同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完成市定目标。

  围绕实现以上目标,今年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创新引领,增强召陵发展新动能。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围绕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漯河建设创新之城,实施“八大行动”,构建创新生态。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全面落实《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质量强区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建立完善企业创新奖补机制,以企业对地方税收的贡献为前提,重点奖励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措施,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现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财政科技支出增加1倍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3.6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70%以上,支持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推动企业创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推动永光电力牵头组建电力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际华3515建设“国字头”研发平台,新培育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2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以上。

  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政策向企业集聚,加大创新人才引育力度,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支持永光电力、世林机械等争创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新培育国家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各3家以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家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121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