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产业。坚持“农食融合、链园一体”,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发挥辣椒、甘薯、西瓜、蔬菜等特色产业优势,以市场带基地、以基地带农户,提高农业种植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水平,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规范提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个以上,培育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登记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以双汇5000万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正大300万只蛋鸡全产业链项目为引领,推动畜牧业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依托宠物经济专业园和国有平台公司,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建设村集体经济产业园,促进产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实施投资1.26亿元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项目,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释放乡村消费潜力、增添乡村振兴活力。
建设美丽乡村。坚持规划引领,先期完成60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整治,让农村“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新改造农村户厕1万户以上,创建省级“美丽小镇”1个、省级“四美乡村”6个、市级“四美乡村”13个,新增“五美庭院”3000户、“五星示范户”1600户,新建农村公路项目10个,改建渡口4个、危桥3座。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让全区人民都吃上丹江水。争取债券资金,支持老窝镇支毛陈村和老许村、青年镇河李村和河崔村、万金镇柿园张村和栗门张村、召陵镇大徐村和后油李村8个示范村发展特色产业、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打造乡村振兴新亮点。
加强乡村治理。充分利用“三清”整治成果,加快推进“三变”改革,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入开展“五星示范村”创建,完善村级议事协商机制,提升创建标准,放大创建效果,激发乡村活力。科学精准推进四级网格化管理,配齐配强网格长和网格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规范提升镇(街道)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七)坚持绿色低碳,展现美丽召陵新图景。坚决践行“两山”理念,厚植生态优势,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召陵。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强化国控站点周边治理,加大涉vocs企业、“三散”治理力度,全面完成省定、市定大气各项数据指标任务。持续改善水体质量,深化“四水同治”,启动双汇第三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确保汾河、黑河、沙河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加大污染企业排查力度,加强农业污染面源防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从源头上遏制污染现象发生。
做好水绿两篇文章。加快推进汾河水系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汾河东山路至宁洛高速段、沙河取水口至桐柏山路段开挖、拓宽改造和景观提升工程,完成庐山路西侧汾河水系排水工程,建成沙河取水口汾河水系双向抽排泵站。完成开发区北部汾河水系规划设计,沿路开挖河道、引水入园,置景布绿,打造网状分布、景观休闲、全城贯通的生态水系,彰显城市水韵底色。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见缝插绿,新增生态林2100亩以上,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积极发展光伏、风能、氢能、储能等新能源产业,加快推动明阳智慧能源项目落地。积极发展可降解包装材料产业,紧盯龙俊环保生物基、绿色新材料包装产业园等项目尽早落地。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工艺、设备,减少物料、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推动电力装备产业园、宠物经济专业园等打造集屋顶光伏、储能及微网控制系统于一体的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倡导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让绿色低碳、生态环保成为全民自觉。
(八)坚持发展为民,竭力满足群众新期盼。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的“五位一体”新模式,积极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建设“智慧养老院”,打造“召陵养老”品牌。全面建成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和7个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床位1150张。建成和改造2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136个农村社区幸福院。打造区级综合养老、东城街道医养结合、天桥街道日间照料等示范点,着力培育一批市级养老服务示范点。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完成11个农村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和8个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建设。实施区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教学能力综合提升项目,申办电子科技职业中专,全面建成区委党校、召陵中学,加快第二实验小学及附属幼儿园建设,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区直第二幼儿园实现秋季招生,公办幼儿园学位占比达到46%以上。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全面启动规范民办义务教育专项工作,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占比控制在5%以内。积极推动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大力创建名片学校,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提升群众就业质量。扎实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全年培训1.7万人以上。围绕我区主导产业,打响“召陵电商培训”品牌,开展“1+5”等专业技能大赛,以赛促训、以赛提技。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转岗职工等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以上。
强化医疗文化供给。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创建2所“六好”卫生院。区中医院、区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建成投用。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在基层,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就医格局。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提升以青年镇河崔村为重点的乡村旅游示范线路影响力,依托周彦生艺术研究院、王拱璧故居、电子商务产业园等,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加快周彦生美术馆和“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建成区全民健身中心,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