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南省)伊川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三)坚持培优育强,立足优势抓风口,厚植高质量发展产业根基。坚决落实市委“136”产业发展部署,全力抢抓风口产业机遇,打好产业创新发展攻坚战,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硬核”实力。加快传统产业升级。铝产业方面,强化伊电集团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伊电集团50万吨再生铝产业园建设,宇信新材料年产20万吨高精铝板带箔项目一期10月底投入试运营,迪诺年产10万吨新型铝制品年底前主体完工,打造全国重要的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耐火材料方面,加快实施盛曼特10万吨新能源与精细结构陶瓷新材料项目,中钢洛耐二期10万吨环保新型耐火材料、安耐克40万吨特种热陶瓷上半年开工建设,盛铁30万吨优质耐材年底前厂房主体完工。加快建设河南省高温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洛耐院检测中心落户伊川,支持本地耐材企业进行环保技术改造,打造集产学研为一体的世界一流耐材产业集群。磨料磨具方面,充分发挥国机精工技术优势,加快国机精工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推动磨料磨具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品质化发展。扎实推进国机精工大尺寸金刚石、宝研金刚石项目建设,积极拓展金刚石磨料、切片等生产领域,打造全国重要的磨料磨具和超硬材料产业基地。抓好风口产业培育。重点依托台联新材料、先力电子5000万平方米电子箔、伊电集团10万吨电池箔、大生锂电10万吨电解液产能基础,做大做强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围绕风电产业,支持鼎辉特钢与行业龙头力星集团合作建设轴承滚动体特种钢项目;抢抓郑汴洛濮氢能走廊建设机遇,依托沃达氢能100台套分布式制氢能力,加快上汽红岩新能源重卡项目落地。瞄准玄武岩纤维材料产业,加快勘探步伐,尽快选定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分布,推动玄武岩纤维尽快实现产业化。着力引进兴发铝业、豪美铝业等建筑铝型材行业龙头企业,抢抓绿色建筑产业发展“风口”。重点支持华瑞指数云公司发挥技术优势,拓展操作系统、数据库、云平台等软件应用市场,加快推进企业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支持财源实业开展市场化基金招商,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基金+投贷联动”投融资模式,以股权投资、协议合作方式向“风口”产业项目注资,实现国有资本投融资良性循环和“风口”产业高质量发展双赢。做好文旅融合文章。围绕龙凤山、万安山、伊河沿岸三条文旅融合产业带,准确把握“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文旅文创主要特点,加快二程文化园新业态打造,东坡伊人谷、建业大食堂6月底竣工投用,支持龙凤山古镇和建业绿色基地申报4A级景区,打造伊川文旅新IP。依托二程理学文化、范仲淹忧乐文化、烟云涧青铜文化等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等,挖掘文化内涵,讲好伊川故事,打造“六个一批”研学精品工程,做大做强农耕、非遗等九大研学主题基(营)地,叫响“研学伊川”品牌。

  (四)坚持农业优先,固本强基兴产业,夯实高质量发展三农基石。全面落实市委“151”工作举措,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乡村建设攻坚战,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坚决守牢两条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紧盯“三类户”,加强动态监测,突出抓好常态化帮扶,促进群众持续增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决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加大乱占耕地建房执法力度,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县级储备粮增储力度。加快推进陆浑水库西干渠智能灌溉改造工程,完善鸦岭、吕店、白沙等乡镇红薯、谷子示范方水电路等农田基础设施,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4.1亿公斤以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围绕“2+2+N”特色农业产业规划,以“产业链+乡贤链”模式引导乡贤融入乡村产业链,发展特色新业态。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求,加强与科研院所、业内专家对接,依托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充分发挥十个产业精品示范方引领作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话语权。深化与洛阳农发等龙头企业合作,加快富硒功能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富硒小米、富硒红薯品牌化、标准化、功能化发展,持续提升“伊川小米”“岭上西薯”区域品牌影响力。开工建设2万头肉牛屠宰厂,加快推进20万羽立华种鸡场和2000万羽肉鸡生产线建设,着力打造小米、红薯、肉鸡、肉牛全产业链。大力支持相关乡镇发展优质丹参、辣椒、瓜蒌、烟叶、蔬菜等特色产业,带动更多农民致富增收。加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畅通企业和农户涉农贷款渠道,鼓励期货公司联合保险公司开展谷子、红薯等特色品种的“期货+保险”业务,完善颁证、抵押登记、价值评估、流转交易等配套措施,加快交易平台推广使用,有效打通农村资源资产向资金转换路径。落实各类乡贤返乡支持措施,为乡贤返乡创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全年实现返乡创业乡贤2200人以上,落地项目270个以上。筑牢乡村治理根基。扎实推进“三清两建”,充分发挥“一网双联多元”自治机制作用,整合农村土地资源,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建立完善股权合作、资金整合等机制,采取试点先行、分批推进,年底前实现农村(社区)“三变”改革全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村集体平均每村增收3万元以上。将“三清两建”经验向县直单位延伸,纵深推进县直单位清产核资试点工作。6月底前全面完成农业、文化、粮食、供销四大系统和乡镇“七所八站”国有资产清产核资任务。加快推动集镇建设。坚持完善集镇治理体系,壮大集镇特色产业,重点抓好彭婆、鸣皋、白沙、吕店4个中心镇建设,健全完善镇区教育、医疗、商贸、公共文化等服务功能,加快专业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同时,统筹推进其他乡镇镇容镇貌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全面实施乡村建设。健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常态化推进“六清”“六乱”治理,着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节水优先、系统治理、市场化运作,先建机制、后建工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144个村的供排水一体化工程,10月底前管网铺设到位、道路恢复到位、改厕到位,实现集中供水和污水统一收集处理。坚持运用乡村运营理念推进乡村建设,引进培育一批优质乡村运营商,力争全年打造乡村运营达标村185个、示范村25个、精品村6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107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