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2月27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27日在新郑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新郑市人民政府市长 杨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聚焦“1136”工作布局,顽强拼搏、克难攻坚,较好完成了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38.7亿元、增长5.1%,贡献率居郑州县(市)第2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2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78.3亿元、贷款余额784.6亿元,总量居全省县(市)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476.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5亿元,总量居郑州县(市)第1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2004元、30657元,增长4.8%、7.5%。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第37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第26位,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连续11年居全省首位;6个乡镇入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龙湖镇是全省唯一跻身全国百强的乡镇、排名第34位。

  (一)经济发展持续积蓄动能。有效投资稳定发力。25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27.1亿元,薛店电子信息产业园等124个项目开工建设,雪麦龙食品等42个项目竣工投产。抢抓政策机遇谋划项目,申报专项债券项目89个、新增中央投资项目90个、增发国债项目73个、“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3个。消费市场回升向好。举办房产家装博览会等活动,商品房销售面积248.7万平方米,居郑州县(市)首位。打造10条精品研学游线路,推出啤酒狂欢节等特色文旅活动,全年接待游客962万人次、增长129.1%,实现旅游总收入112.5亿元、增长525.3%。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建成小微企业园3个,入园企业630家。全面开展经济“大起底”行动,新入库“四上”企业174家、总量达1027家;培育各类市场主体3.3万家,总量达14.4万家、继续保持全省县(市)首位。

  (二)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制造业加快转型。重塑以现代食品、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建成郑州市级以上研发中心10家。实施工业技改项目92个,完成投资58.8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50%。现代服务业势头良好。新增A级以上物流企业2家,总数达13家。建筑业总产值161亿元,增长17%。辛店镇创成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千稼集民俗文化街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连续3年居全省首位。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总产22.7万吨,培育郑州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示范社4家、示范家庭农场5家,梨河镇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三)改革开放持续释放活力。重点领域改革走深走实。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新增“一次办”事项10项、“跨省通办”事项163项,推行“免证办”事项671项、“半小时办结”事项63项、“秒批秒办”事项90项;“远程异地评标”典型经验做法被省政府通报表扬。观音寺菜王村集体土地托管改革经验被省委《改革简报》专期刊发。瑞腾塑胶荣获郑州市市长质量奖,华润雪花啤酒荣获郑州市市长质量奖提名奖。我市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开放招商成绩斐然。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签约友臣食品等产业项目48个、总金额404.7亿元。成功举办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和第十六届黄帝文化论坛,承办第四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第十二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联席会暨首届文物考古研学大会等国家级盛会,城市影响力明显提升。服务保障精准高效。在郑州县(市)率先搭建企业“一键诉求”服务平台,推行“企业家恳谈日”“企业宁静日”制度,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被命名为第二批河南省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县(市)。强化要素保障,批回建设用地2703亩、收储建设用地3104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662亩;打造金融服务港湾5个,“郑好融”入驻企业3万户,累计授信13.4亿元、放款7.3亿元。

  (四)城市建设持续更新提质。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完成黄水路综合改造,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7公里,郑许高速、空港三路等10条道路加紧推进,西关桥半幅竣工通车。新建改造供水管网20公里、供热管网15公里、电网线路124公里,新增供水用户3545户,加装燃气安全装置8万户。城乡环境有效改善。入库城市更新项目8个、谋划储备项目15个,东门东里创意园等6个项目启动建设。建成安置房62.6万平方米,网签安置房47.2万平方米,回迁群众1.15万人;28个“保交楼”项目累计交付2.1万套,16个专项借款项目交付率84.4%。45%以上农村常住庭院达到“美丽庭院”标准,新村裴李岗等和美乡村示范村加快建设,观音寺潩水寨入选省级美丽乡村优秀典型案例。城市管理精细有力。持续推进“数字化+路长制+精细化”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常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拆除违法建设7.2万平方米,新创郑州市级以上卫生村6个、卫生先进单位19个,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检查。

  (五)环境质量持续向优向好。三大“保卫战”成效凸显。加强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和面源治理,空气质量稳步改善。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一库一案”整治中小水库12座,创建郑州市级幸福河湖1个,国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零增长,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双碳”行动深入推进。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8个,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6.3万千瓦,建成充电站6个,更新新能源出租车339辆。生态建设效果明显。新建公园游园2个,完成新造林200亩、森林抚育7000亩,新增绿地15万平方米,创成沿黄干流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5个、森林特色小镇1个、郑州市级园林单位(小区)8家,黄水河城区段入选省级美丽河湖优秀典型案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1057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