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2月27日)

  加快文旅融合发展。高标准举办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创新推动黄帝故里园区及周边整片区开发运营、积极创建国家5A级景区,支持黄帝千古情丰富业态,持续擦亮黄帝文化世界级IP,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保障省考古科研基地建设,新推出4条研学线路、40节研学课程,打造具有新郑特色的“研学游”品牌。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东门东里创意园、“颜酷206”元宇宙国际商旅主题园等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推出一批特色文创产品。强化高端星级酒店招引,打造水月妙境等一批特色精品民宿,完善旅游公路服务功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支持泰山千稼集、孙河民俗村等民俗文化园区提质发展,办好中华枣乡风情游、啤酒狂欢节等系列活动,力争全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20亿元。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充分发挥百姓大舞台、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阵地作用,持续开展戏曲进乡村、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惠民演出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乐享文化大餐。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办好炎黄读书节、中秋诗会等系列活动,打造书香新郑品牌。创新形式举办戏迷擂台、艺术广场舞等群众性比赛,支持群众办自己的书画展、摄影展等,激发文化新活力。深入挖掘文化能人,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打造一支群众身边永远不走的文艺工作队。

  厚植城市人文精神。强化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扎实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高质量办好第十七届黄帝文化论坛,树立在全国黄帝文化研究界权威地位。加强地方志研究,挖掘独具新郑特色的城市印记和文化符号,积极融入城市规划设计、空间布局和公共建筑,广泛传播城市文化形象。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先进典型选树活动,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努力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六)聚焦强村富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创成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58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20万吨以上。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巩固“大棚房”、违建别墅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成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积极拓展农业保险业务,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完成粮库改扩建工程,增加高标准仓容11.6万吨。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深入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培育绿色食品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发展乡村民宿、观光采摘等业态,做强具茨山杂粮、龙湖樱桃等特色农业品牌,创成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土地集中托管“菜王模式”,新增农民合作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各2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励以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打造1-2个省级农民工创业示范园。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成立乡村规划委员会,科学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力争55%以上农村常住家庭达到“美丽庭院”标准,创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乡镇2个。新启动1-2个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统筹做好已建和美乡村示范村开发运营,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管护,保障居民饮水安全。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提高产业和就业帮扶实效,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七)践行初心使命,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坚持把安置房建设和“保交楼”作为头号民生工程,综合采取“建、购、租”等多元模式,完成安置面积103.2万平方米,首套房回迁6208人;落实“一楼一策一专班一民警一银行”机制,压实企业保交楼主体责任,确保剩余2257套专项借款项目全部交付,非专项借款项目交付2848套以上。落实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制度,精准满足合理融资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织密民生保障网。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5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00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新增社保参保2万人以上。积极发展“银发经济”,试点推行互助养老模式,加快市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完成1000户适老化改造,新增养老托老床位500张,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60%以上,老年人助餐点达到60家以上。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强化特殊群体救助保障,坚决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事件发生。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持续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新建改造中小学16所。紧扣学前教育普惠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目标,稳步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巩固深化“双减”成果,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继续保持郑州县(市)领先位次,打造新郑教育“金字招牌”。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完善培训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有效激发教师队伍内在活力。探索成立教育发展基金,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教育事业。

  加快建设健康新郑。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2家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卒中救治单元,打造2个具备二级综合医院水平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争创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积极推广“中医药+”诊疗服务模式,持续提升基层中医馆服务能力,创成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扎实开展“六进基层”活动,将优质健康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筹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掀起全民运动热潮。

  (八)守牢红线底线,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1057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