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消费提质升级。抢抓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机遇,紧盯重要节庆节点,谋划实施系列促消费活动,持续释放汽车、家电、餐饮、百货等消费市场潜力。稳步推进鸿雁广场、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项目,加快华南城、新壹城等重点商圈业态升级,着力引进一批知名首店、品牌店、旗舰店。围绕夜购、夜食、夜娱、夜展等,打造一批特色夜消费场景。大力发展平台经济,积极引育一批头部平台企业,推动华南城跨境电商产业园扩容提质,力争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8.3亿元。强化市场秩序监管,畅通消费维权渠道,依法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持续壮大市场主体。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充分发挥企业“一键诉求”服务平台作用,落实好“企业家恳谈日”“企业宁静日”制度,用心用力解决企业发展困难问题,推动各项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力争新增市场主体2万家以上、“四上”企业160家以上,实现省级制造业头雁企业“零”的突破。高度重视本土企业发展,在政策支持、审批服务、要素保障等方面与招引企业一视同仁,全力支持本土企业迅速成长、做大做强,成为推动新郑转型发展的主力军。
(三)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持续解放思想,在深层次改革、制度型开放、最优化环境上下功夫,着力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最大限度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神,扎实做好涉改部门机构改革工作。继续推进开发区改革,高效运行“管委会+公司”模式,突出抓好双招双引、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确保营业收入700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总额200亿元以上,争取实现晋位升级。深化国企国资改革,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成投资集团市场化转型;强化国资监管,完善国企绩效评价制度,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深入推进充电桩等特许经营权改革,实现资源向资产、资本有效转化。统筹推动医保、医疗、行政执法等领域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提升招商引资质效。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紧盯主导产业,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掀起全域全员招商引资热潮。组建主导产业招商团队,充实驻外招商专班力量,打造一支精于产业研究、政策把控、项目甄别和谈判技巧的专业招商队伍;积极参加河南投洽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精心办好拜祖大典经贸洽谈等主场活动,灵活采取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中介招商、产学研一体化招商、产业园区集群招商等招商方式,广泛对接洽谈项目;健全招商项目研判调度机制,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现“信息收集—研判决策—洽谈签约—落地建设”全流程闭环管理;力争新签约项目总额不低于700亿元,招引落地一批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瞄准“六最”目标,加快补短板、扬优势,形成一批创新示范经验做法,持续擦亮新郑一流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聚焦企业和群众高频办事需求,再推出一批“一件事”“免证可办”“跨省通办”事项,让数据信息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腿;持续推动服务下沉、事项下放,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自助办、随时办,巩固提升“10分钟便民服务圈”成效。积极引导金融服务港湾进社区、商圈和园区,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拓展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成果,打造国内领先的公共资源智慧交易平台。强化信用信息归集,拓展“信易+”应用场景,进一步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四)突出内外兼修,提升城市内涵品质。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牢牢把握功能品质、环境品质、管理品质关键环节,合理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之城。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编制城市电力、排水防涝等专项规划,完成市乡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扎实开展城市体检评估,突出片区综合更新和产业导入,高质量谋划实施城市更新项目,力争新入库项目12个、新开工项目5个,完成投资40亿元。聚焦“融郑融港”,持续完善交通路网体系,加快推进空港三路、铁西路,竣工通车双湖大道东延,全力保障郑许高速、国道343、东三环南延等项目建设。围绕完善功能配套,积极谋划污泥处理厂,加紧推进二水厂二期三期、220千伏枣园变电站项目,建成龙湖西部污水处理厂一期、华南城污水处理厂新增10万吨污水处理项目。持续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完成5个排水防涝管网及设施建设项目,创成4个郑州市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竣工梅山小学、文明路污水管网工程,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圆满收官。
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推动空气质量稳定向好。压紧压实河长责任,持续推进河湖“四乱”问题整治,确保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扎实做好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和风险管控,受污染耕地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严格落实“林长制”,新增造林100亩、绿地16万平方米,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争创国家森林城市。持续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中水回用,力争南水北调中线观音寺调蓄工程开工建设,推动水资源合理配置。突出抓好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提升城市管理品质。大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速实现“一网统管”。树牢经营城市理念,积极探索“物业城市”新模式,稳步实施智慧停车项目。扎实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加强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考核,持续提升环卫保洁水平。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持续整治乱停乱放、占道经营、违法建设等城市顽疾,保持市容环境干净整洁、畅通有序。
(五)赓续城市文脉,擦亮新时代文化名片。坚持传承创新两手抓,积极弘扬文化精神、扩大文化供给、塑造文化品牌,着力打造以黄帝文化和郑韩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传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