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必须始终坚定“三个信心”。信心比黄金还重要。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坚定政治信心,增强工作信心,激发市场信心。我们的政治信心来自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和省、市、区委的坚强领导;工作信心来自于一系列重大战略的交织叠加和政策利好,以及市中多年积累形成的基础优势;市场信心来自于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一揽子经济举措,将对实体经济发挥极大提振作用。
必须始终紧扣“三个第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坚定不移锚定“21234”总体发展思路,积极融入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及省市重点战略,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二次创业”,以高品质环境吸引人才聚集,以高标准创新增强发展动能,全面加快活力品质强区建设。
必须始终关切“三个感受”。坚持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要事难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倾听民意、集中民智,形成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解民忧的务实举措,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在接续奋斗中促进共同富裕。
必须始终强化“三个导向”。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质效导向相统一,宏观思维、中观思路、微观操作相结合,持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让干部敢为、基层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真正汇聚起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务求各项工作干则必成、干则必胜。
新的一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实施产业提升行动,在激发经济活力上实现新突破。牢固树立“产业强区”理念,以省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引领,扎实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
做强产业发展链条。全面推动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同步提升,深化“政金企”合作模式,支持银行增设科创金融特色机构,深化纬二路—英雄山路金融商务服务功能,力争新增金融、类金融机构6家。聚焦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全面落实“工赋泉城”,加快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培育电力装备、电力电子等重点产业,实现轻型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新增专精特新、瞪羚企业20家。围绕信息通信、能源互联“两网”产业优势,延伸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加快中移铁通智慧产业园、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教育主题园区、人工智能场景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信息通信、数字能源、软件服务、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服务等细分产业链条,力争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39亿元。加快打造能源互联网产业“四个中心”,不断培育能源软件、能源大数据、新型电力系统等新业态、新模式,集聚能源互联相关企业超240家,全口径产业规模达到3800亿元,打造更高水平省级能源互联网产业集群。
强化招商引资质效。持续完善“1+20+17+N”一体化招商联动机制,紧盯500强企业、优秀上市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实施招大引强攻坚行动,力争全年引进过亿元项目10个以上、过十亿元项目5个以上。坚持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依托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建国际、阿里巴巴等区域总部,带动上下游企业向市中聚集。创新开展园区招商、资本招商、平台招商,力争新引进落户招商项目200个以上。积极探索路径创新,利用QFLP及外币资金池业务,不断优化外资结构,促进全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厚植企业发展沃土。坚持“企业办事无忧、政府无事不扰”,深入开展“暖企、助企、兴企”行动,探索构建全流程、全周期、全链条审管协同联动机制,实现企业全周期“一事通办”,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坚持本土企业、引入企业一视同仁,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用活用好减税降费、贴息贷款等惠企政策,畅通市场准入,着力激发和保护企业家市场信心,新培育营收过亿元企业5家、过10亿元企业1家以上,净增“四上”企业110家。深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增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二)实施科技创新行动,在提升发展动能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卓有成效的“科创指数”赢取“发展指数”,提升经济发展动能。
着力壮大创新主体。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攀登计划,建立分类培育、梯次发展、动态管理的企业培育体系,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在库企业达到450家以上。依托科技领军和龙头科技服务企业,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科创载体平台,支持企业集聚优势资源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集聚发展,推进专精特新、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企业方阵提质扩容。
着力集聚科创要素。依托科大讯飞、商汤科技、中科信控等龙头企业,建设山东中科超级云智算中心、山东未来云谷智算中心等算力设施,打造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产业加速器和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聚焦生物医药以及交叉领域重点产业,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深挖药学、工学前沿技术和高价值成果。聚焦工程设计、工程管理、检测服务等细分领域,打造集设计、检验、监理、服务于一体的科技服务业联盟,助力企业强链、延链、补链。
着力加快成果转化。深入推动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区建设,发挥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山东区块链研究院、国网山东电科院等平台作用,积极探索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新机制、新模式,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家,备案市级以上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2家。不断深化省级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试点建设,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不断拓展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海右人才等高层次人才招引渠道,靶向引进“高精尖缺”人才。聚力打造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提升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服务质效,让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持续深化企业与山大、济大等高校院所技术合作,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6%,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9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