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创新生态竞争优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平台,更大力度支持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加快建立研发、中试、量产等环节高效衔接的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培育引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一批科技成果捕捉、工序对接、中试孵化平台。促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建设环大学城科创集聚区,加快集聚战略科技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顶尖人才团队,培养造就应用型复合型紧缺型技能人才。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发挥国资创投领投作用,创新风险补偿模式,继续扩大知识产权融资规模,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提升五龙湖产融生态圈建设能级,加快形成金融集聚效应。加强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各类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提升区域创新协同能级。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加快研究出台支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的实施意见。打造更加紧密的科技创新共同体,深化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中科创星等平台合作,开展跨区域协同攻关。依托“联盟+基地+园区+基金+平台”等跨区域合作载体,加强九城市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开放领域合作,提高区域产业整体配套能力。探索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转化合作模式,更好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加强跨区域司法协作和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二)着力扩内需稳外需,全面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准确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科学方法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增强消费基础作用、投资关键作用和外贸支撑作用,让各类经营主体有更大发展信心和空间,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先进制造业扩投资、提产能、增效益,开工建设长三角G60科创之眼二期等70个重点产业项目,上海超硅半导体二期、正泰智电港三期等80个项目竣工投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紧扣产业发展导向,加大招商安商稳商力度,吸引一批引领性强、示范性好的高能级产业项目落地。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完成低效建设用地减量170公顷,盘活存量低效工业用地1500亩,推动佘山高新科技园、小昆山工业区整体转型。推广产业综合用地等土地混合利用新模式,坚守工业属性推动“工业上楼”。
促进消费潜能释放。坚持传统商圈改造与新型元素导入相结合,分类分级优化商业布局和功能,推进印象城二期、泗泾地铁站TOD等新载体建设,推动合生新天地等存量商业焕新开业。放大节庆经济效益,办好“五五购物节”“松江购物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着力提振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培育文体旅游等服务消费新热点。
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稳定外贸规模,组织参与多形式贸易促进活动,支持重点外贸企业抢订单、扩产能、增份额,引导开拓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优化外贸结构和贸易方式,扩大一般贸易规模,支持加工贸易升级发展,促进服务贸易释放更大潜能,大力发展保税展示销售、跨境电商、保税物流、保税维修等贸易新业态。细化落实综保区高质量发展23条改革举措,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关、物流、保险和支付结算功能。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推动形成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局面。实施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支持国资国企持续深耕主业,优化战略布局,盘活存量资产,提升国有经济质量效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举措,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国有企业供应链、重要应用场景向民营企业开放共享,支持企业“小升规”。促进开放型经济稳进提质,深入实施总部增能计划,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家、外资研发中心8家。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
(三)着眼优功能提品质,加快建设人民向往的现代化松江新城。锚定独立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统筹新城建设的经济、生活、生态需要,以城市总规引领城市发展,优化功能导入、资源对接机制,持续激发城市活力、构筑发展优势,全面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高标准建设松江枢纽。打造全市唯一的高铁客货运“复式枢纽”,努力成为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的战略支撑点。9台23线松江客运枢纽与沪苏湖铁路同步建成,松江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枢纽一期同步建设,玉阳大道、人民南路等枢纽配套道路同步建成通车。轨交12号线西延伸工程全线开工,沪松公路快速化南北段、叶新公路等城乡骨干道路全面开工建设。完善新城建设推进机制、枢纽片区管理机制。持续优化静态交通、绿色慢行交通、公共交通系统,增加停车设施有效供给,新增调整公交线路10条。
筑牢绿色生态基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实施美丽松江建设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认真迎接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第二轮市级生态环保督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新一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强化水环境治理长效监管,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雨污混接普查整治,完成洞泾港等4条骨干河道建设。完成松申污水厂改扩建,持续推进10座初期雨水调蓄池建设。新城绿环先行启动段建成开放,打造一批开放休闲林地。
彰显人文松江魅力。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举办长三角文化论坛、江南文房大会等高规格文化交流活动,深化“程十发年谱”等地域文明历史研究。厚植“上海之根”时代新内涵,加快泗泾下塘、仓城、府城历史文化风貌区蝶变新生。促进上海科技影都影视全产业链发展,加快长三角国际影视产业园、星空综艺影视制作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商旅文体展”深度融合,完善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功能和配套,丰富全域旅游产品体系,打响一批户外演艺、节展、赛事品牌。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久久为功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