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畅通内外循环。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鼓励外资企业以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增加投资,支持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功能性机构和外资研发中心。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拓展“一带一路”、RCEP等多元市场,实施跨境电商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新三样”产品稳健出海、常州奔牛机场增加国际航班,积极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国家试点,争创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级新能源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持续开展龙城嗨购节系列主题消费活动,大力引进首店首牌、首发首秀,通过引导置换升级、加大信贷支持等措施提振汽车、家居等大宗消费,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加快推进凌家塘原址改造、邹区灯具城和夏溪花木市场转型升级。
持续深化区域合作。认真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积极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加快布局科创飞地、离岸创新中心。参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加强苏锡常协同发展,深化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做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不断深化与盐城的南北结对帮扶合作。
(四)在统筹城乡建设上再出发,谱写融合协调发展新篇章
提升现代化城市品质。加快完善提升“两湖”创新区核心区规划,有序推进南医大常州校区、苏澳大厦、江南银行总部大楼等重点项目,布局会展中心、文体中心、购物中心。持续推进高铁新城建设,开工建设第二工人文化宫,推动金融商务、区域总部等项目落地。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加强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9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36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80部,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向公众开放,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万个以上。打造高品质城市容貌空间,新改扩建公园绿地70公顷,建设口袋公园28个、绿化景观路21条、美丽街区14个。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新建垃圾分类达标小区237个。争创省城市管理示范市。
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畅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8万亩以上,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44万亩以上、总产量14亿斤以上。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强“新农人”队伍建设,培育总产值10亿元以上特色农业产业7个。深入实施“双百”行动计划和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新增经营性收入500万元以上村31个,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4.3万元。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十百千”工程,加快推进11个乡村片区整治更新,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50个以上,完成农村住房条件改善1.5万户,全面提升乡风文明水平。
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加强文旅跨周期布局,建成季子文化展示中心、亚细亚现代影视城改扩建、文化宫片区改造(二期)、塔寺园一体化改造等项目,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常州段建设,加快打造大观楼和止园、东方侏罗纪等传承历史、面向未来的城市地标。促进景区、街区、度假区、商圈良性互动,推进大青果片区文商旅一体化运营、茅山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级,加快培育环球恐龙城、天目湖等世界级旅游景区,积极筹办太湖湾音乐节、江南美食节等活动,打造高品质、高体验感的文旅消费目的地。
(五)在践行“两山”理念上再出发,谱写绿色低碳发展新篇章
精准发力推进太湖治理。全面深化太湖综合治理“1+8”行动,实施220项以上重点工程项目,竺山湖、滆湖分别实施清淤200万方、500万方,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8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90%。实施河流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全面开展溯源排查,推进污水排放控制区建设,优化河长履职评价体系、河道治理“红黑榜”制度,推动骨干河流一级支浜全面消劣、国省考断面优Ⅱ比例达40%以上,实现更高水平“两保两提”。
不遗余力攻坚污染防治。高质量完成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省政府挂牌督办项目以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销号工作。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强化城市保洁及扬尘污染精细化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立全过程土壤污染风险防控体系。加快建设环太湖有机废弃物示范区。
持续用力建设生态绿城。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推进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损毁土地复垦、重点地区生态整治。建设溧阳天目湖湖畔生态岛试验区,建成2—3个生态安全缓冲区,不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推动溧阳、金坛长荡湖国家湿地公园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试点,支持各板块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保持定力实施“双碳”战略。纵深推进“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加快实施10个绿色集聚区项目和58个产业升级、园区更新项目,腾退盘活土地2.3万亩,打造“资源优配增效、空间优化重塑”的常州样本。加快近零碳工厂、近零碳园区建设,研究解决绿色用电溯源问题,组织重点企业开展产品碳排放对标和碳足迹认证,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
(六)在打造“六个常有”上再出发,谱写普惠共享发展新篇章
推动就业创业更加灵活多元。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积极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新空间,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左右,支持大学生创业1500人以上。完善各类人才就业创业支撑体系,举办“创响江苏·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等主题活动,持续为在常高校、职业院校毕业生发放住房公积金缴存补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以上。全面推进规范化零工市场建设,持续开展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推动社会保障更加公平持续。积极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工作,稳步提升社保覆盖人群、待遇水平和服务质量。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综合保障,持续推进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完善80周岁以上老年人综合服务体系,新增老年助餐点83家,为1万户老年人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补贴。统筹推进幼儿园托幼一体化、普惠托育机构建设、家庭科学育儿指导,促进托育服务资源增量提质、结构持续优化。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保障好妇女、儿童、残疾人、特殊困难群体等合法权益。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