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们坚持转作风、优服务、提效能,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精心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中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增强实干本领。严格落实政府工作规则,持续加强政府规范性文件审查和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规范化建设,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结建议提案356件、满意率100%,主动公开政府信息6105条,办理依申请公开851件。全面推行“12345”工单办理“一把手”批办、督办机制,办结率100%、满意率99.18%。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强化审计全程监督,政府资金使用更加规范高效。积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建成“三中心+两平台”基础设施平台体系,市档案馆创成国家级数字档案馆。认真接受省委巡视、泰州市委巡察,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廉洁政府建设不断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财政管理、优化营商环境、新型城镇化建设等8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工作,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克难奋进,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发展成绩,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一年来,我们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农产品未来加工高峰论坛、首届中国预制菜争霸赛总决赛、第一届中国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城新食品原料创新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成功入选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全国第一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县,泰兴的城市知名度、发展影响力不断增强。这些成绩是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市人大、市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全市上下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泰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泰兴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向好态势还需继续稳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不足,新型工业化建设、新质生产力培育任重道远;资源要素制约难题亟待破解,营商环境仍需优化;城乡协调发展、融合发展不够充分,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尚有差距;安全生产、生态建设还要久久为功;基层治理创新力度还需加大;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4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泰兴新实践的奋进之年。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锚定“泰州当标杆、苏中争第一”目标追求,锐意进取、踔厉奋发,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工业开票销售增长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GDP能耗下降完成泰州市交任务,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好转,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我们将紧扣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全力争创更优发展业绩。具体抓好五个方面:
1.致力能级提升,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积蓄进的力量,夯实稳的基础,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全力稳定实体经济。坚持把工作重心聚焦到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上,筑牢经济发展“基本盘”。强化助企惠企。刚性落实挂钩联系企业制度,用好用足“泰企惠”“企业家直通车”应用平台,及时收集涉企诉求,跟进督办问题解决,推动各项助企纾困政策精准落地、兑现落实,更好助力企业提信心、稳发展、拓市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精心办好“企业家日”活动,全力营造让企业敢干、敢闯、敢投的良好环境。强化梯队培育。支持重点企业做强,新增工业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8家、超10亿元2家,力争上市企业1家。推动成长企业做大,力争规上工业企业总量突破1000家。加快中小企业做精,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强化要素保障。加快省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普惠金融试点,新增贷款200亿元以上。统筹抓好“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业标房挖潜利用、化工行业整治、铸造行业提质等重点,盘活低效闲置用地1600亩,腾出用能空间10万吨标煤,切实保障优质企业发展。
全力攻坚项目建设。坚定不移把项目建设作为“头版头条”,更大力度推进“三比一提升”行动,持续增强项目牵引力、带动力。更高站位谋项目。紧盯特色产业链条,细化产业招商图谱,提升项目与产业的耦合度,推动产业链项目加快集聚集群发展。严格执行项目落户评估制度,不断提高项目含金量、含新量、含智量、含绿量。更实举措引项目。放大“六个统筹”优势,发挥“招商大使”“招商双锐”作用,紧盯产业链龙头、重大外资、高端服务业等项目攻坚突破。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0个,其中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70个,力争百亿级项目取得突破。更优服务推项目。深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实施重点项目“一对一”定制服务,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全年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和80个,其中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35个和25个。
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瞄准前沿领域,巩固优势链条,加快提档升级,不断增强产业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优化制造业发展体系。围绕省“1650”产业体系,聚焦“123”特色产业细分领域,策应泰州大健康产业发展布局,统筹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全力争创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扩大传统产业优势。持续推进化工、医药、机电三大主导产业链式化发展、高端化迈进,依托新浦化学、顶峰油脂等“链源”企业优势产业基础,加快向中下游拓展延伸,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双提升”;发挥济川药业、合全药业、博瑞生物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推动从原料药到制剂的一体化发展,全力争创国家级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支持扬子鑫福、泰隆、惠尔信等骨干企业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争创行业“单项冠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优势。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加快推动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原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重点推进联欣环保可降解塑料、正博诺特种气体、华熙生物等项目建设,全力培育新的增长极,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幅10%以上。布局未来产业发展。瞄准前沿新材料、新型储能、氢能、零碳负碳、合成生物、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下气力招引一批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头部企业,高水平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群。推动服务业提质发展。实施集聚示范和产业提质“453”行动,加快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生活性服务业提质扩容,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50家,创成省级“两业融合”标杆企业1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引导建筑业加快转型。加快推动建筑行业向数字建造、绿色建造转型,支持参与国内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建筑业产值1350亿元、增幅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