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8日)

  (三)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产业强区”战略,推动产业发展向创新、智能、绿色、安全方向迈进,不断形成新的增长曲线。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千企技改行动”,引导企业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新增市级以上智能工厂(车间)超20个。围绕光子、医疗器械、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聚焦优势细分领域,招引更多优质项目,培育壮大一批链主企业,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竞争力。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引育力度,形成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和掌握核心技术的“小巨人”企业。

  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数字经济产业。新能源产业方面,制定实施新能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聚焦光伏组件生产线制造、光伏逆变器、新型储能等高附加值领域,主攻关键环节、关键材料设备,力争产业产值达500亿元。数字经济方面,聚焦人工智能、算力网络、大数据、6G等重点领域,集聚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抢抓“大模型”快速发展机遇,推动信创、软件、数据应用,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3.5%以上。

  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依托区现代服务业公司,聚焦现代金融、检验检测、律师会计、商务会展等,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以楼宇经济为重要载体,大力招引研发、设计、销售和结算中心,全年新增商务楼宇14幢,全区税收超亿元楼宇22幢以上。提升文化旅游、餐饮住宿、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积极培育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业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争创省级以上“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和试点区域。

  (四)聚焦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打造优质高效营商环境。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持续完善各项改革举措,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推进数字化改革。坚持需求导向、实用原则,锚定“一核心、两服务、三再造”,系统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一体化公共数据底座,加强数据协同,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治理“一网统管”。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国企以市场化思维和方向,加快转型发展,不断增强运营能力、投融资水平,完善监管体系,持续提高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盈利能力。

  优化政务服务。坚决落实国家和省市减税降费措施,不断完善惠企政策体系,持续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深化市场准入领域集成化改革,探索智能登记新模式,完善企业开办线上“全链通”、线下“一窗式”集成办理。实行分栋分层验收、竣工集成验收,实现“拿地即开工、预验即试产、竣工即领证、投产即上市”。

  盘活空间资源。抓好闲置土地整治,探索土地二次开发、更新利用等新模式,全年盘活低效用地超5000亩。优化提升既有载体,新建一批专业载体,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全年新增载体面积超200万平方米。推行“数据得地”,实施零供地技改、工业上楼,不断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质效。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现代化新城区。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高水平规划建设引领城市发展。积极抢抓环太湖科创圈、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机遇,更加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完成2035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三个功能片区规划,优化城市设计、区域用地功能和空间布局,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提升狮山片区总部、商务功能,推进浒墅关片区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加快建设城际新城,强化太湖科学城片区科创引领功能、提升新兴产业发展能级。优化交通路网,开工建设S230改造、苏台高速树山互通、何山路西延一期,加快推进西环北延连接中环西线,年内建成通浒路改造、昆仑山路西延(三期)、泰山大桥新建(一期)等工程;加快推进轨道交通6号、8号线建设;新开、优化公交线路12条。

  精细管理提升城市形象。推进市容环境专项治理,聚焦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薄弱环节开展深度清理,消除一批城市顽疾。实施中心城区公共空间“微更新”,新增口袋公园12个,建设太湖科学城超级绿道网。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既有建筑增设电梯工作,新增省级示范物业管理项目3个以上。推动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共建美好家园。

  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三基三主”,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深入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启动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粮食稳产保供水平。大力发展高效精品农业和现代都市农业,做优“树山杨梅”“镇湖黄桃”“金墅水源米”等农产品品牌。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特色康居乡村实现全覆盖。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后半篇”文章,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新模式,让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两个“口袋”鼓起来。

  (六)持续擦亮生态文明底色,共同绘就美丽高新画卷。发挥山水资源优势,推动生态文化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有机统一,提升“真山真水园中城、科技人文新天堂”美誉度。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全力推进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交办件整改。压紧压实河湖长制责任,全面解决河道水质问题,建成幸福河湖25条。实施排水管网修复和污水处理工程,科技城水质净化厂正式投用,日污水处理能力达10万吨。抓好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风险地块土壤管控修复,确保地块安全利用。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打造一批“无废园区”“无废工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968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