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乡村治理。念好新时代“山海经”,深化同安诏安协作,严格按照“四个不摘”[43]要求,持续落实挂钩帮扶政策,鼓励支持就近发展“小康作坊”“乡村振兴车间”,不断拓宽群众收入渠道,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发挥乡贤促进会引领作用,推动乡贤深度参与乡村建设、治理等工作,带动资本、技术、人脉等资源回流,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产业支撑。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探索推广运用“积分制”,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美丽家园建设,营造共建共享良好氛围。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推行乡村治理“五心”工作法[44],开展“文明户”“文明个人”评比,推动村史馆建设,树立一批道德模范典型,大力弘扬优秀传统美德和家风家训,培育乡村良好风尚。
(五)实施提质增效行动,激发发展动能
擦亮营商环境“金招牌”。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45],全面落实各级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强化企业用地、用工、用能、融资等保障,支持在诏企业扩规模、增产能、提质量,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民营中小微企业创新成果保护,对新兴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打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深化“百名干部挂百企”[46]“一周一会谈”[47]活动机制,深入开展“追问题、解难题、促发展”活动,彻底整治“股长做派”“科长天大”等问题,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创业。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全力推行“一网通办”和“全程网办”,持续扩大“跨省通办”“区域通办”范围,打造高效政务服务平台。不断提高“12345热线”平台政务服务水平,完善诉求办理和督查督办机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做好资源转化“大文章”。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整合各类资产资源,推进成立县属重点国企,实现与丹诏资产公司业务分工、优势互补、互进互促。实施国有资产整合一批、盘活一批、处置一批“三个一批”行动,启动丹诏资产公司新一轮资产整合和主体信用评级工作,推动尽早成为AA主体。加快国有闲置资产处置步伐,先易后难有序处置一批“沉睡资产”,推动一批国营农场资产盘活融资。培育壮大有效财源,加强与各级国企战略合作,有效整合水库、农场等资源,策划生成一批好项目,努力变资产为资源、变资源为资金。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全力争取政策性金融机构融资支持,力争新增融资20亿元以上。
扩大开放合作“朋友圈”。抢抓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建设机遇,聚焦诏安港区口岸开发、进口产品准入、跨境电商、农产品检验检疫、航线申请等领域,争取通关政策创新先行,推动对外开放取得突破。健全对外交流机制,发挥侨领侨商作用,密切与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在经贸、人文、科技等领域合作,放大对外合作效应。深化“引侨资、聚侨力、汇侨智”行动,建立健全产业协会与海外社团互联互访制度,加强与马来西亚(厦门)总商会合作,打造海外服务“驿站”,建设梅州华侨农场侨兴文化主题公园,做好华侨回乡寻根、投资兴业等服务工作,讲好侨乡发展故事。
打造对台融合“新高地”。持续深化对台经贸交流,加强与台湾有关工商团组、行业协会、重点企业交流合作,深度梳理对台产业融合发展名录,全力服务好在诏台企,推动诏台精密机械、生物科技、特色农业等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持续深化对台乡村领域交流,新建2个闽台农业合作推广示范基地,引进3个台湾新优品种,全力打造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基地。持续深化对台人文交流,谋划开展诏安文化“宝岛行”,积极开展族谱对接、寻根谒祖等活动,推进宗亲、乡亲、民俗信仰等交流互动,推动沈耀初美术馆、五通宫争创省级对台交流基地。持续深化对台人才交流,举办“海峡硒都”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台湾青年走进诏安”等活动,吸引更多台湾优秀青年人才来诏安创新创业。
(六)实施惠民利民行动,建设幸福诏安
推动教育水平提档升级。深化与厦门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通过挂职锻炼、跟岗学习、学科培训等活动,加快培养一批中小学、幼儿园本地教研专家。设立教师职称岗位周转专户,健全中小学编制和岗位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探索“专才特聘”机制,实施“引才回乡”计划,招聘200名年轻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推行教育项目分级管理制度,深入开展教育项目扫尾攻坚,促进秀篆镇埔坪幼儿园、深桥镇溪南幼儿园等8个历史遗留项目早日投用。优化城乡学校布局,推进桥东中学、红星圆林小学教育综合楼项目建设,完成江滨教育综合体项目、边城中学新校区附属配套工程建设。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推进公办中学教学设备及学生宿舍更新扩建。推广以强带弱、教育共同体、教育联盟等集团化办学模式,建成6个教育集团(联盟),促进教育质量共同提高。成立诏安县教育发展基金会,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社区)设立奖教奖学基金,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筹集资金,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推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以打造漳州市区域次医疗中心为目标,优化县域医疗布局,推动县总医院扩建项目竣工投用,改造提升霞葛、四都、太平、桥东分院,构建基层卫生“一城四中心”发展格局。加强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的战略合作,深化“全国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援建工程”试点县建设。加强特色科室建设,推进县总医院建设卒中、胸痛、创伤、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四大中心”,大力发展深桥中医馆、四都消化内镜和肛肠科、西潭妇产科、太平儿科、霞葛急诊科,打响特色医疗服务品牌。加大临床医学、神经内科等领域急需紧缺卫技人才引育,建立名医工作室、“师带徒”工作室,健全医疗人才有序补充、梯次培养机制,激发卫技队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