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力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省会功能品质
牢牢把握新时代特大城市发展和治理规律,以“工匠精神”“绣花功夫”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城市建设成果。
建靓塑优重点片区。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强化规划底线约束和刚性管控。做优做强中央商务区,加快国际金融城、明湖科技创新中心等载体建设,持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导入高端优质业态,打造现代气息浓郁的城市新窗口。高标准保护提升明府城、老商埠等传统特色街区,更好传承城市记忆、延续历史文脉,有机融入时代元素,拓展文化创意、艺术交流、旅游度假等功能,打造富有泉城风韵的城市新名片。加快千佛山广场建设,统筹生态保护、交通优化和地下空间开发,打造青山入城、山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推动国际医学中心创新发展,支持齐鲁医院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实现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山东大学妇儿医院等重点项目投入运营,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载体和高层次人才招引,打造医、研、产协同发展新高地。
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大力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实施丁太鲁新徐、宋刘片区等100个城市更新项目,开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9个、909万平方米。加快国际机场二期建设,推动轨道交通二期、高新东区云巴等项目建设,力争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具备通车条件。推进济南站南广场、市立五院综合体等TOD示范项目,打造轨道交通生态圈。加快工业北路快速路东延、工业南路综合改造等项目,谋划建设600公里“南美”旅游公路。建成投用新能源汽车公共充换电站800座、充电桩16000个,新建公共停车设施32个、新增泊位9399个。加快构建“一网多源”供热格局,推进聊热入济等重点工程,加速燃煤锅炉替代,全市新增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推进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新改建供水管网93公里。完成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50公里。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新增各类公园、绿化活动场地200处、绿道100公里,打造共建花园50个。
深化城市精细管理。扎实推进城市体检,着力破解“城市病”。精细化做好城市环卫保洁,实施150条支路街巷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市亮化和夜景美化水平,持续开展“照亮回家路”行动。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加快建设4处生活垃圾分类转运中心,城区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23%。着力推进“三高”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整治交通拥堵,点线面结合实施交通拥堵综合治理项目60个,开通优化公交线路40条,公交与轨道接驳线路达到210条,推进41个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非机动车停车点位建设提升,让市民出行更便利。深化“泉城红色物业”建设,建立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
(九)大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21.5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25.6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300.5万吨以上,加强粮食烘干仓储体系建设,提升“菜篮子”供给保障水平。加快建设中国北方种业之都,高水平打造起步区、钢城区2个种业核心聚集区,推进现代种业总部基地、山东未来畜禽种业产业园、山东种业现代科技创新园等项目建设,新建一批良种繁育基地。推动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培育高效畜牧、精致果蔬等优势农业产业集群,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30家。深化智慧农业试验区建设,开发“泉农通”数字农业平台,认定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0家以上。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协同发展,塑强“泉水人家”品牌体系。大力发展乡村经营,持续抓好“一村一业、一村一策”,因村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康养、民宿等业态,扶持400个村实施联村共富项目。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力争城镇开发边界外行政村规划管理全覆盖。实施“泉韵乡居”创建十大行动,建成18个示范片区,省级以上示范村达到380个以上。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60公里、养护1100公里。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开展785个重点村庄整治攻坚,推进325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150个村全民健身设施改造提升,打造20个绿化村庄示范片区。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护利用,整治提升泉水村落169个,留住乡村回忆、记住乡情乡愁。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三变”改革,实现改革覆盖全市50%左右行政村。推动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增量扩面,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产权交易运行机制,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定期开展村集体清产核资,严格控制集体经营风险。深化“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拓展“千企兴千村”帮扶质效,实施国有企业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持续推进“出彩人家”创建,开展移风易俗专项问题治理,积极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返贫和新致贫人口动态清零,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加强济南临沂协作帮扶。
(十)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绘就大美济南崭新画卷。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新一轮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升级,提升臭氧污染防治水平,强化移动源污染治理,完成省下达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深入实施“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实现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黑臭水体全面清零,加快华山北、唐冶二期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成生产路、七贤庄等34处积水点改造工程,从源头上解决城市内涝和污水外溢问题。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强入河湖排污口溯源整治,确保国控断面水质100%达标。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监管单位名录,推动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理。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抓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推进污染地块土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