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泗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9日)

  (二)聚焦项目稳投资,奋力推进“双招双引”,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

  牢牢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全力建项目、抓招引、强要素,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

  一是以更大力度抓项目。坚持项目为王,聚焦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30个,总投资749亿元以上。提速建设一批有带动力和支撑性强的重大项目,推进合新高铁泗县段、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项目加快建设,通用机场、中水处理厂等项目投入使用。把握中央预算内投资、特别国债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地方专项债加快发行等政策机遇,精准谋划一批示范带动项目,建立重点项目谋划储备项目库,为扩大投资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以更足韧性招项目。推动招大引强,紧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先进光伏、绿色食品等重点领域,用足用活以商招商、基金招商,构建全员招商格局,在全省大的产业布局中选准细分赛道和优先领域,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支柱性产业集群。落实重大项目顶格推进机制,推动泉为绿能三期项目尽快落地。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5个,其中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个、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个,在百亿元项目上取得再突破,招引资金总额300亿元,利用省外资金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是以更优要素保项目。坚持重大项目要素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全力争取省级指标,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开展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收储闲置用地,清理低效用地,盘活闲置和低效用地200亩。优化能耗指标配置,优先支持产出效益高、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统筹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用工需求,常态化做好就业招聘活动,培养高技能实用人才600名,切实缓解用工荒和就业难结构性问题。

  (三)聚焦“三农”促增收,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增强高质量发展的“融合力”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定不移走“六个之路”,全力推进“五个振兴”,积极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

  一是打造乡村产业“新特色”。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坚持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加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集成推广,新建、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6.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50万亩以上。持续推进“万亩片”“千亩方”建设,土地流转面积达125万亩。建设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50万亩,小麦种植主导品种控制在5个以内。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农机作业托管服务面积达41万亩以上。大力发展食用菌、山芋、金丝绞瓜等特色农业,产值增长5.5%以上。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大力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实施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加快建成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山芋产业园、食用菌科技示范园、种苗组培中心示范园,积极争创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供应基地。加快建设七河生物、思本食品、誉膳预制菜等项目,培育一批预制菜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85亿元。开展“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支持泗州薯业、泗水源预制菜等企业打造高端绿色食品品牌。

  二是打造和美乡村“新样板”。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有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争创全省和美乡村示范县。完成10个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2个精品示范村建设任务。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改造农村户厕7500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100%,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由基础整治向美丽宜居升级。加快推进南水北调(新汴河补水)工程,实施老濉河、民利河治理。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创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18个。

  三是打造富民强村“新引擎”。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开展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壮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发展到5200家,农民合作社稳定在3000个左右,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75家以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工5000人以上,重点扶持休闲农业等富民产业发展。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经营性收入5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分别达到65%、20%。

  (四)聚焦“三产”扩增量,奋力推进潜能释放,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力”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需要、生活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服务业质量和效益。

  一是提升县域商业体系。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发展,优化升级环中央公园商业带,完善深蓝中心、万象奥莱等商业综合体功能,构建集商贸、娱乐、休闲、消费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中心。鼓励文庙商城、中城街、徽盐金街、泗州第一街等成熟商圈开展升级改造。逐步完善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村级便民服务网点承载力。培育壮大电商主体,新增电商企业120家。

  二是加快文旅产业发展。深度挖掘运河文化、泗州文化、红色文化内涵,擦亮“一河、一湖、一鞋、一戏、一地、两丝”七张名片。做好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和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修复利用,加快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蟠龙山文旅项目。开展药物布鞋、大路口粉丝、大庄豆瓣酱、刘圩大饼、草沟烧饼等旅游商品和非遗展销,打造旅游消费新增长极。用好山芋、金丝绞瓜等国家地理标志,打造墩集草莓、屏山花卉、长沟蔬菜、小宋梨园等产业基地,开发特色生态观光、农村美食、农庄民宿。

  三是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贷款等资金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实施科创金融机构建设、产品模式创新、基础设施提升三大工程,用好“科创贷”“园区贷”等融资方式,围绕县域重点产业,统筹安排企业融资需求,实现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5%以上。新增“4321”政银担贷款12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平均贷款增速。力争实现企业“新三板”挂牌1家、省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16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959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