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对外开放转型升级。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浓厚氛围,变坐等招商为登门邀商,强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基金招商,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全年引进过亿元项目35个以上,内资、外资项目实现重大突破。加强外贸企业服务和外贸企业回引,加快跨境电商业务发展,外贸进出口额增长25%以上。
抓数字化转型升级。依托省级数字化园区,加快5G基站建设,促进保龄宝数字工厂、禹王工业互联网、迈特力数字化车间等项目发展,积极引进、培育信息服务产业,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面打造新标杆。
抓产业贡献转型升级。狠抓财源建设21条落地落实。严把项目评审准入关,以亩均强度和亩均效益论英雄,以节能降碳、节水降耗、安全环保为硬杠杠,坚决不落华而不实、有名无实的假大空项目,坚决不落高耗能、高污染、危害安全的低端项目,坚决摒弃只挂名无效益、只占资源不照章纳税的投机企业。清理盘活低效闲置用地和僵尸企业,依规征缴土地闲置费,推进企业嫁接改造、外引内联、兼并重组,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加大税源培植和协税护税力度,依法征存量、创新引增量,既要应收尽收,又要涵养税源。落实对财源贡献总量较大和增幅较大企业的奖励措施,严查重罚各类偷逃漏税行为,形成“依法纳税光荣受激励,偷逃漏税可耻受打击”鲜明导向。
(二)聚焦“三基地一提前”绿色低碳发展,高效能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
打造绿色低碳新兴产业示范基地。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节能减碳。加快风电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清洁能源替代等产业项目建设,风电装备和环保装备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11.2亿千瓦时,占工业用电量的72%。
打造绿色清洁生产示范基地。推进实施一批固体废物资源利用、工业节水降耗、高新区中水回用、工业节能降耗技改、工业余热余压综合利用等示范项目,淘汰退出部分高耗能、低产出项目。
打造绿色生态环境示范基地。抓好高新区雨污分流、化工园区提升、污水处理、水生态修复、生态湿地公园、水源地建设、绿化提升、扬尘综合整治等工程,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环境。
关键指标提前达标。切实加强数据监测,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尽快补齐短板;加强企业个体和园区指标打包评价,确保生态工业园区关键指标提前达到国家、省级标准,为全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贡献禹城力量。
(三)聚焦创新驱动,高起点创建科技创新示范县
梯次培育创新主体。实施高企两年倍增计划,每年新增30家以上,年内确保达到90家、力争突破100家。实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力提升工程,每年筛选、扶持、培育30家以上。支持禹王、保龄宝、通裕重工等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建强创新平台。实施创新平台成长计划,每年新增德州市级以上平台20家,力争两年内省级以上平台突破100家。坚持“一链一方案、一企一策略”,支持通裕重工、保龄宝、百龙创园、禹王等行业龙头企业创建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加快中国大豆产业体系德州实验站暨中试基地、功能糖产业研究院暨中试基地项目建设,分别争创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
建设创新载体。全面启动中央创新区续建工程,改造提升双创中心,做实做强山东大学国家科技园禹城分园,德州高新区争创省级开放式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黄淮海现代农业科技城。
研发引进转化创新成果。坚持为企业找技术、为技术找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搭建对接平台,打造从科研到研发、中试、量产、市场的快速通道。力争全市高价值专利达到300件以上,引进创新成果20项,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奖项15项以上,国家级、省级科技奖项实现重大突破。
引进培育创新人才。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四海汇人才社区建设,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人力资源集团、中介机构服务作用,集聚人才、壮大总量。年内引进院士2人以上,科研团队15家以上,其他高层次人才30人以上,博士、硕士160人以上。
兑现创新激励。坚持有诺必践,强化和落实科技人才奖励政策,三年内投入1亿元奖补科技人才。
(四)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高标准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
树样板。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国样板。坚持稳面、提质、增效,探索黄淮海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德州模式、禹城样板。树“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全国样板。围绕“良田、良种、良技”持续实施“13645”工程,形成“一年两季三收”模式,确保“吨半粮”核心区增产增效,积极承办中国(德州)“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高峰论坛。树三产融合全国样板。推动“大豆、玉米、小麦、奶业”四条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全面叫响“中国功能糖城、大豆产业之都、优质小麦之乡、北方奶业基地”四张名片,大力宣推“禹种不同”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树宅基地改革全国样板。努力在宅基地大数据、一户一宅有偿使用、盘活利用闲散宅基地、宅改促“五个振兴”、宅改带动产城融合等方面,进一步趟路子、抓典型、出经验,为全国宅改贡献禹城力量。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全国样板。总结上一轮试点经验,在入市程序、操作、利益分配等重点环节上,进一步创新、规范、提升,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树生态“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国样板。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向生态“四好农村路”转型提升,路网、林网同步推进,既重路面也重立面,从“有路可行”到“美丽畅行”。树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全国样板。进一步完善网络、优化服务,让广大农民朋友购物更便捷,让农产品上行更顺畅,争创全国首批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