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夯实农业基础。稳住粮食安全基本盘。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1万亩,粮食播面和总产稳定在104万亩、8.2亿斤以上;推广“稻稻油”“稻再油”等轮作模式,油菜面积稳定在15.9万亩以上。加强“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新增设施蔬菜基地2000亩以上,新增茄果类蔬菜播种面积3000亩,全面完成8000头赣中南肉牛生产基地建设,生猪出栏63万头以上。守牢防返贫底线。推进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闭环管理,持续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和兜底保障力度,加快户用屋顶光伏建设扩面,完善“一领办三参与”合作社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全县脱贫户和监测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村级光伏电站项目全面并网发电,全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
壮大现代农业。突出示范引领。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资源要素集聚平台,打造绿色果蔬、有机高品质蔬菜优质生产示范区,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强化品牌创建。加快“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子品牌”建设,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系统推进“五个统一”9,开设一批品牌旗舰店。提升产业规模。高标准改造提升井冈蜜柚(蜜橘)、横江葡萄基地4000亩,新增水果开发规模7500亩,持续巩固“一乡一业”产业发展格局。延长产业链条。精准招引一批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强链补链延链项目,推动实现产品加工化、企业龙头化、发展融合化。
建设和美乡村。系统化整治。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面启动圩镇污水处理厂设施建设,同步实施供水管网铺设,完成桐坪、樟坑2个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整改农村问题户厕3788座。标准化建设。持续抓好6个中心镇、9个省市级示范村建设,启动1个省级示范乡镇、8个省级示范村建设,完成150个左右整治村点建设。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农村道路、涝区灌区等设施建设,完成21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80座病险山塘整治,加快建制村双车道改造提升。现代化治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常态长效推动绿色殡葬改革;实施乡村振兴学院“万人培训”工程,推进“新乡贤+”工程,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产业、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五)着力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加快绿色发展。切实做到全域规划、全面融入、全力推进,精准高效打造赣江中游生态经济带重要增长极。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快无废城市10试点,推进高新区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持续打造绿色园区、绿色产业、绿色工厂。优化能耗“双控”机制,建立能源高效利用的产业发展模式,能耗强度下降12.5%以上。深入推进GEP11核算试点,深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丰富“生态贷”“GEP贷”等金融产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推动用能权、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有偿使用与交易,扩大碳汇量线上交易。
强化污染防治。深入实施新“八大标志性战役”,打好“三大”提升攻坚战。打好蓝天提升攻坚战。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协同防控和应急管控机制,推动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管控,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以上。打好碧水提升攻坚战。加强41个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打好净土提升攻坚战。强化土壤、地下水协同防治,统筹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推动土壤环境持续改善。分行业、分领域开展环保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巩固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
提升生态质量。严守生态红线,建立“河湖林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协作机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与治理,完成2个绿色矿山建设。纵深推进林长制,完成4.65万亩营造林、2.82万亩油茶生产任务,实施森林抚育1.5万亩。深入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行动,强化系统治理和闭环处置,完成林相改造6261亩。深化河湖长制,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加强全流域水环境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巩固重点水域禁渔禁捕成果,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
(六)着力深化全面改革开放
打造高标准营商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开展营商环境创新年行动,确保各项指标保持省市第一方阵。持续优化服务。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打造“吉事即办”政务服务品牌,推动“赣服通”迭代升级,提升“赣政通”应用能力。强化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力争所有乡镇便民服务中心、30%的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建成“五化”12建设示范点。持续降本增效。推行企业安静期、超时默许制、首违轻微不罚等举措,提高“吉事即办惠企通”平台覆盖面和使用率,全面落实“一网选中介”,拓展“一照通办”“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年内为市场主体减负9亿元以上,新增市场主体5000户以上。持续助企纾困。加强营商环境监测评价平台运用,建立常态化对接服务企业机制,依托政企恳谈会、非公企业服务中心等平台,对商会、行业协会和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规上企业等市场主体,分类做好问题诉求的归集、转办、督办和评价工作,切实做到安商与招商并重,打造全生命周期、全生产过程、全链条服务的亲清连心安商机制。
推进深层次改革攻坚。深化投融资平台改革。完成投融资平台资产整合,通过无偿划拨、股权转让、有价出让等方式,壮大资产规模,承接各类业务,增强造血功能,提升信用评级,同步完善组织架构、内部管理体制,实现实体化转型、企业化运作,力促城控集团资产达到百亿元规模、信用等级达到AA、市场化程度达到80%以上。深化县域金融工程改革。建立健全政银保合作和金融机构考核激励机制,常态化开展金融保链强链行动,加强“吉惠通”平台推广应用,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推动行政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基本全覆盖,全年新增贷款44亿元以上;纵深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力争富鸿金属、小牧童农业完成股改。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土地要素改革。实施工业园区“盘活存量求增量”行动,分层分类、依法处置和盘活低效用地、闲置厂房、僵尸企业,力争园区消化批而未用土地700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800亩以上,全县消化批而未用土地2000亩、向上争取新增用地指标1000亩;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开发项目全过程管理,落实长效管护和造地激励机制,坚决整治耕地流出问题,实现耕地占补进出“双平衡”。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