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深挖发展潜能,进一步巩固经济增长态势
坚持把稳增长、促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精准施策激发市场活力、扩大有效需求、畅通经济循环,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千方百计稳市场、增信心。优化完善区产业政策“30条”,持续推动各类政策措施协调配合、落地见效,更加精准助力各类市场主体降本增效、发展壮大。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监测,不断强化用工、融资、物流、原材料等关键生产要素保障,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新增“四上”企业100家以上。深入落实资本市场“扬帆计划”,加强企业上市梯队建设,充实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加快推动重点企业上市。
全力以赴稳投资、扩增量。健全领导挂钩、定期观摩、督查考核等调度机制,集中力量推进诺贝丽斯、芯航同方等93个省、市、区三级重大产业项目,确保年度投资56亿元以上。强化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统筹做好用地、用能、环评等要素保障和前期工作,确保京口智能装备产业园一期、汇鸿科智孵化基地等项目6月底前开工建设,所有新建项目力争9月底前全部开工。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提升精细化招商水平。紧盯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广泛开展上门招商、驻点招商,新签约项目数量和投资体量增长15%以上。规范招商合同管理,强化协议对赌和履约监管。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多措并举稳外贸、促消费。深入推动外资扩量提质、外贸培优扶强行动,强化对中储粮、鼎胜新材等重点外贸企业服务力度,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大力推进跨境电商品牌出海赋能中心建设,新引进跨境电商企业20家以上。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化“京喜大市口”消费品牌,实施促消费稳增长专项行动,开展“一季一主题”系列活动,切实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大力支持八佰伴、苏宁广场、凤凰广场等大型综合体引入区域首店、高端商贸等优质资源,倾力打造一批拥有“老字号”“网红店”“打卡点”的特色街巷和夜经济圈。
二、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区,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提升战略载体能级,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构建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持续壮大产业集群。紧扣“1+4”主导产业(10)延链补链强链,力争重点产业链应税销售收入增长8%以上。聚焦东部片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做精做强航空航天中小企业基地二期等特色载体,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积极推进中储粮百万吨级仓储基地建设,打造华东最大粮油综合产业基地。持续推动木业精深加工产业升级增效,全年引进高附加值木业企业8家以上。深耕城市经济发展,深度挖掘楼宇资源,大力发展“五型经济”(11),打造更多单位税收贡献大、资源集聚能力强、产业辐射效应高的特色楼宇。
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加快大禹山数字文创区发展步伐,一体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新引培数字经济项目35个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25%以上。紧抓省级信创先导区建设契机,奋力打造江苏省船舶工业、农机装备信创产业发展前沿阵地。扎实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十项行动,完成“智改数转”项目5个,新增省市标杆工厂1个、星级上云企业3家、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1个。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促进微软赋能全市跨境电商产业创新发展,确保华为(镇江)数字联合创新中心入驻率超80%。全速推进大禹智谷科技产业园建设,积极打造柔性化生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加快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江苏港口数字物流产业园取得实质性进展。
深入推进园区整合。推行“一区多园”管理体制,健全优化职能配置,让开发园区回归经济发展主属性,集中精力发展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强化“四个论英雄”(12)导向,优化完善考核体系,推行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焕发园区发展活力。大力推进万马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建设,有效盘活一批低效闲置资源,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不断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推动政策、土地、资金等资源向园区倾斜,确保园区产业项目投资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政企面对面,服务‘京’心办”系列活动,建立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用心用情用力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重点改革事项。全面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实现“7×24”小时全天候自助办理。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三、坚定不移强化创新驱动,进一步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坚持把创新作为赢得优势、制胜未来的关键变量,不断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深入落实大学生“聚镇”计划和青年人才“归雁”计划,升级完善“金凤凰”计划4.0版,力争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5个以上、基础性人才3500人以上。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优势,积极搭建企业、高校人才供需平台,鼓励实施订单式人才培育,新增专业技能人才960人以上。完善柔性用才、项目引才、服务留才政策机制,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