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是我们新一届政府履职开局之年。在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坚持政治引领,全面落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市政府常务会议、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首要内容制度,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认真抓好巡视巡察、审计、督查等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常态化开展“清风正气面对面”全媒体问政35期。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60件。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参加市政协专题协商会议,办理政协委员提案179件。高效运转“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群众和企业诉求53221件,回访满意率达98%。“三公”经费同比下降4.93%。发文同比减少1.43%,会议同比减少9.1%。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相关要求,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全市上下负重前行、锐意进取,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成绩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阜阳市委、市政府和界首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拼搏、扎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界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界首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立市的基础仍较薄弱,产业体系尚未全面形成,龙头企业不多,争先进位压力增大;二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投资结构不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三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不快,现代服务业短板突出,乡村建设欠账较多,生态环保任重道远;四是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五是个别干部思想不解放,担当精神不足,斗争精神不强,逢先必争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面对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和市委决策部署,切实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紧迫感,进一步拉高标杆,攻坚克难,只争朝夕,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坚持招大引强,全力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向稳向好,坚定不移实施高质量、可持续支撑的跨越型发展战略,努力在阜阳乃至皖北高质量发展中打头阵、当示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更多界首力量。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以上,粮食产量、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发展,着力夯实实体经济基础
突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实施制造业“倍增”和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和工业强市。
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围绕六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产业提升行动。实施优势产业壮大行动,落实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持续抓好资源循环利用等13条产业链集聚发展,努力打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绿色食品、装备制造、纺织服装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推进12个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2个制造业产学研用补短板产品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加快巨东绿色智能制造、成耀塑料制品、骆驼高性能汽车蓄电池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投产华拓新能源锂电池、瑞鸿科技可降解材料、中能电源动力电池技改等重点项目。加快资源循环利用等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强镇。争创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
加大优质企业培育力度。持续开展“13581”龙头培育工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家以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以上、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2家。实施品牌培育、品质提升行动,新增省级新产品15个、省级消费品工业“三品”示范企业1家、省级工业精品1个。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培育行动,支持企业分类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企业直接融资能力,新增上市挂牌企业2家以上。加快推进元梦聚乳酸纤维、福胜功能性凝胶软糖等重大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