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持之以恒强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快建设省级创新型县。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栽树工程”,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增加值增长10%,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推动“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探索“研发在外、落地在蒙”合作模式,与沪苏浙合作设立“创新飞地”1个。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等产学研平台建设,实现省级研发机构零的突破。建立预制菜产业研究院。健全科技服务平台,打造省级创新创业载体1个。新授权发明专利30件以上。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8000万元。
推进人才强县战略。深入实施漆园英才计划,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20人。建立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支持企业与高校开展委托培养,培养高技能人才和蓝领技术工人500人以上。完善科技特派激励机制,推行“科技特派团+龙头企业+基地”合作模式,打造科技特派团服务示范点2个。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建设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和实训孵化基地2个,培育乡村企业家300名。
加强质量体系建设。争创省质量强县示范县。深入开展“四个一”质量提升行动,创建省新型建材及智能家居质量提升示范区,鼓励传统产业实施品牌创建和品质提升工程。新注册商标1000件,新增“皖美”品牌示范、“食安安徽”品牌认证、市政府质量奖企业各1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完成食品安全示范县复审。
(五)坚定不移抓改革,营商环境更加优质。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全面深化“标准地”改革,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完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联动机制。持续扩大“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范围,加快推进办事事项“申请一键通,材料零提交”。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农村“三变”改革村比例达85%。继续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落实“迎客松行动”计划,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2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做优做强。积极稳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一县一企”改革。成立县供应链管理机构,提升快递物流服务水平。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开展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扩大“免申即享”覆盖面。加强政策供给和政策性工具运用,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开展优秀企业家评选,组建企业家俱乐部,每季度开展要素对接会4次以上。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持续扩大电子保函服务金融机构覆盖面。常态化开展为企服务现场办公活动,深入推进重点企业(项目)包保走访全覆盖,清单化、闭环式办理企业问题诉求。新增市场主体8400个,其中民营企业2400家以上。
强化核心要素供给。加强重点行业产业链产销供需对接,帮助企业稳预期、抢订单、拓市场。完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功能,深入开展金融“五进”活动,开发更多金融产品和阶段性惠企融资产品,新增企业贷款25亿元以上。持续开展“2+N”招聘活动,全年开展招聘会90场以上。加强用地保障,补充耕地2000亩以上,完成土地增减挂钩3000亩。
(六)持续精准补短板,城市功能更加完备。
做强交通体系。围绕建设“皖北区域性综合交通节点城市”目标,统筹推进“铁公机水”基础设施项目。加大力度推动阜蒙宿(淮北)铁路建设。加快建设亳蒙高速、五蒙高速、涡河蒙城港区。完成涡河航道整治(一期)蒙城段工程,推进涡河航道及港口一体化(二期)工程。全力推动蒙城通用机场建设。
做美中心城区。编制完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高铁片区规划。实施道路畅通工程,打通东光路、三义路等11条断头路。完善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开展城市小区双电源改造,新建改造城市供水管网4公里、电网17公里、燃气管网23公里。实施城区地下弱电管网基础设施及城域网更新项目。联动改造3个片区、19个老旧小区,完善功能性公共服务设施。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2280套、建成2448套。
做精城市管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入推进“十个专项整治提升行动”,推动四大秩序规范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改造提升菜市12家,新建小游园小广场2个,新增车位1万个。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发展新模式,实施“数字蒙城”智慧城市能力提升项目。深化视频数据平台拓展应用,提高社会治安防控、城市交通管控和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实施“皖美红色物业”建设三年行动,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七)坚持不懈优生态,绿色低碳更加彰显。
更严要求推进环境治理。全力抓好“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打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组合拳,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确保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持续上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城乡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实施县域水环境治理项目。抓好主要河流地表水生态补偿工作,确保涡河等3个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做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更实举措推进生态保护。围绕推进“五大森林”行动,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实施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继续开展“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18万亩,完成森林抚育1.5万亩,争创省级森林村庄10个。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加大芡河鳜鱼青虾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