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园区平台提档。深入开展园区“满园扩园”和“两型三化”管理提标行动,促进园区平台优化升级。加快平高六路延伸段、规划一路等道路建设,实施雨污管网修复、路面修补等工程,完成园区企业集中供热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大“腾笼换鸟”力度,大力清理批而未供、批而未用和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300亩以上。加快组建集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产业发展扶持于一体的工创投公司。
促进营商环境提质。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深入开展全省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健全惠企纾困政策和招商引资承诺事项兑现全流程闭环服务机制,推动政策红利更快直达市场主体。常态化开展“政企茶话会”活动,完善领导干部与企业结对包挂、驻企特派员等机制,及时掌握、高效解决涉企营商环境问题,保障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涉企监管行为,推广“企业安静生产日”制度,完善“首违不罚”“轻微不罚”事项清单,为企业松绑减负,全力打造“四心”营商环境。扎实做好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
(三)注重内涵提品质,展现宜居城市新面貌
立足长远优布局。着眼宜居宜业城市定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善地下空间、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重新修编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600亩土地开发整治,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深挖城市文化内涵,加强城市色彩、外立面、天际线等整体设计管控,加快打造黎川特色城市风貌。大力推进城区道路互联互通,全面完成S212东外环绕城公路建设,建成经四路、船山路延伸段等道路,进一步畅通城市内循环。
紧盯需求强功能。大力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完善农贸市场、停车场、充电桩等公共配套设施,持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新建农贸市场2个、改造提升旧农贸市场2个,新增停车位1200个、充电桩360个。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启动城中村改造摸底,扩大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覆盖面。
常抓不懈精管理。持续推进国家卫生县和省级文明城市“双城同创”,深入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加强临街店铺、背街小巷、建筑工地、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管理;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完成生活垃圾自动分拣压缩及中转站项目建设;规范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完善“社区+业主委员会”管理模式,推动城市整洁卫生。加大公园绿地建设力度,完成五一湖健康公园建设,实施城区绿化提升工程,合理布局建设一批“口袋公园”“邮票绿地”。
(四)巩固基础补短板,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推动农业增效。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新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6.5万亩以上。着力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深入实施蔬菜产业发展行动,新增高标准设施蔬菜大棚1100亩,进一步完善蔬菜冷链配送设施和服务功能,做优做强烤烟、胭脂柚、食用菌、香榧、白茶等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熊村、潭溪、德胜等乡镇建设高标准农产品加工基地,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扎实推进“黎川优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新增“两品一标”农产品5个以上。加强农业综合服务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
推动农村增色。科学编制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应编尽编,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加强农村配电网建设,完成河塘至湖坊县道升级改造,加快案科至裘坊、厚村至洲湖县道升级改造,实施中型灌区提升改造,改善灌溉面积2万亩。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一体推进美丽乡镇、美丽村庄、美丽庭院建设,打造3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培树文明乡风民风。
推动农民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持续跟踪困难群众收入变化和“三保障”、安全饮水巩固情况,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现象。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新建农事服务中心,发展代耕代种、集中育秧等机械化服务,打造年经营性收入过100万元的示范村10个、过500万元的标杆村1个以上。积极引导能人回乡下乡创业,开展多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乡村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五)深化改革重创新,释放体制机制新活力
推进改革攻坚。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政务服务大厅搬迁改造,推进“全市域通办”改革、“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落地,推动更多事项“一网通办”“掌上可办”,探索无差别“一窗受理”模式,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打造“‘抚’务周到‘黎’即办”政务服务品牌。扎实做好全省预算指标核算管理创新试点,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推进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大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加速推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脱钩划转,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整合资产资源,实现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统一开发经营。深化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
强化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发挥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引导作用,力争R&D指数达1.5%。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家。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归雁兴黎”计划,加快推进线上线下“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人才激励配套服务政策,全方位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揭榜挂帅”行动,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