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西省)宁都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2日)

  提升城市品位。坚持“拆改建管”一体推进,完善设施、增强功能、提升品位,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加快建设赣东南区域性中心城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完成全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高标准实施城市设计,高品位推进城市风貌塑造。坚持“一张底图”编规划、“一个平台”管审批,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以高质量规划着力破解“打补丁”式建设问题。坚持高标准建设。按照“内提外扩、板块推进”思路,有序推进城市更新。“纵横织景”提升翠微新城,以赣江源大道和沿江路为“纵”,以翠微西路及其支路为“横”,统筹推进梅江“一江两岸”、翠微片区综合改造,打造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绿水相融翠微新城。“点面结合”建设城南新城,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市民中心、商会大厦、体育公园、儿童公园、家居建材城、老干部活动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地标性建筑,建设城市中央客厅。“有序更新”提升梅江老城,启动城区新一轮征地拆迁,完成1000至1200户征拆任务,腾出老城发展新空间。统筹推进城区雨污管网改造、燃气管道建设、空中网线整治,打通环西北路、龙潭路等“丁字路”,改造南东巷、天赋铭强等13个老旧小区,建设凌云、城西、泛华3个农贸市场,建成一批社区公园、口袋公园,打造城市微景观,进一步美化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坚持高质量管理。健全城市管理委员会、规划委员会等体制机制,出台广告管理、秩序治理、市政建设等规范性文件,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构建“大城管”新格局。以“三城同创”为主抓手,深入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创建一批美丽街区、精品街道。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打造智慧社区、智慧停车、智慧交管和智慧安防小区,实现数字治理,让城市更现代、更温暖,更具人文关怀。

  主攻项目建设。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坚持“大干项目、大抓落实”,深入实施“八大行动”,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抓大项目增后劲。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落实“十联”工作法,实施“揭榜挂帅”,推动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努力在政策对接、项目推进上下功夫,紧盯国家投资导向,抢抓国家稳投资、扩内需“窗口期”,力争中央预算内资金15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2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基金5亿元、项目融资和贷款80亿元。争取梅江灌区工程列入中央预算内项目、抽水蓄能电站纳入国家长期发展规划,推动宁都通用机场、南丰至宁都至瑞金铁路、风光电等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建大交通促畅通。围绕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以交通强国试点为主抓手,全力实施重大交通项目。谋划宁都至瑞金机场快速交通干线项目,完成省道448宁都城区段公路改建、县道387真君堂至黄石段、县道385汇源大布至钓峰段、宁河大桥重建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县道389社溪至宁都段、县道385谢家窝至南岭段等改建工程,实施国道236与龙溪路等县城主要交通节点“平改立”、国省道智慧化改造。建大灌区兴水利。以梅江灌区工程为龙头,以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项目为支撑,开工建设小布上潮水库,实施莲湖至罗家段、东山坝村至西布烟段2个防洪工程,潭头水、黄陂河、青塘河、固厚河、琴江等5条中小河流治理,以及20座重点山塘除险加固。加快农饮提档升级和城乡供水一体化步伐,完成11个乡镇水厂接管及移交,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

  (三)持续筑牢发展支撑,力促环境提升

  紧紧围绕环境这一软实力、硬支撑,做好做优营商环境、生态环境、法治环境三篇文章,不断提升宁都对外形象。

  优化营商环境。坚持补短板、优服务,打响“都快办”营商品牌,力争我县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赣服通”宁都分厅迭代升级,扩大“一网通办”“无证办”“跨省通办”服务范围,实现100%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90%以上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可办,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实施民生项目绿色通道、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无实体印章、无证明城市”、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惠企信贷“一网通办”5项改革,让数据多跑腿、企业少折腾。依法全面推行市场经营活动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和“首违不罚”,诚信经营者无事不扰比例达100%。

  优化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进新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在省市前列,高标准创建10个省级生态乡镇、30个市级生态村,全力创建省级生态县。实施天更蓝行动。持续推进“四尘三烟三气”⑥专项整治,提升空气质量,确保我县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18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4%以上。实施水更清行动。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常态化做好农业面源污染、小散乱污企业整治,确保地表水全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实施山更绿行动。高质量完成小布石材厂等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生态修复废弃矿山203公顷。深化“林长制”,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松材线虫病防控,完成造林绿化1.69万亩、改造低质低效林8万亩、新造油茶1.4万亩,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持续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优化法治环境。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深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信用环境建设,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开展“新官不理旧账”等专项治理、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让法治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平安宁都建设,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推行信访“五微”⑦清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

  (四)持续增进人民福祉,力促民生提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550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