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激发高质量发展潜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深化“双十镇”建设,统筹推进“五个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提高农业发展水平。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3万亩以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57万亩、22万吨以上。加快隆润生猪加工产业链、黑牛智慧农业产业园建设,做大圣土山家庭农场,创建省级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支持周营镇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健全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以供销社为主体打造为农服务联合体,让更多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培优育强“薛国尚品”区域公用品牌,新增农业龙头企业3家、“三品一标”2个以上,延伸产业链、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提高现代农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28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2651户清洁取暖改造工程、228户农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实施17个自然村供水水质提升工程,惠及1.5万名群众。大力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传承老手艺,保护古建筑,延续乡村文脉,留住美丽乡愁。坚持村庄连片改造、风貌连片提升、环境连片整治,新增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打造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让充满乡愁记忆、田园风光的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入实施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强村行动,探索农业生产“双托管”服务新模式,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新增省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家、市级10家以上,力争集体经济收入过50万元村达到55个、过百万元村达到25个。扎实开展“强企联村”行动,聚焦项目共育、资源共享、乡村共建,引导企业带资金、带技术支持乡村建设。大力推进人才振兴工程,深挖在外人才资源,激发本土人才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智力支撑。
四、坚定不移激活发展引擎,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坚持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引力,厚植竞争优势,激发增长潜能。
(一)协同创新求突破。深化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院校合作,聚焦产业技术难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5个。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落实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奖补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围绕重点产业急需紧缺技能人才,推进校企联合定制培养,培育更多实用型人才。继续实施领军人才领航计划,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人才项目,靶向引进高层次人才20人,让更多英才在薛城成家立业、创新创业。
(二)改革落地见实效。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做大国有资本规模,提升企业资质,激发内生动力。深化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产权交易,让“沉睡资源”活起来。动态完善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库,加快嘉驰化工上市步伐,年内完成企业挂牌6家以上。深入推进“亩均效益”评价改革,提高投资强度和经济密度,真正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三)扩大开放提潜力。压实“链长制”责任,勾画产业链“全景图”“现状图”“招商图”,瞄准国内外500强、央企和行业头部企业,深入开展驻点招商、基金招商、委托招商,力争全年签约落地过亿元项目60个以上、过50亿元项目5个以上、过100亿元项目2个以上。依托龙工场、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产业园,推动电商企业转型发展跨境电商。组织企业参加日韩进口博览会等大型展会,深耕“一带一路”、RCEP国家市场,新增实绩出口企业30家。推动杰富意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引导内资企业通过参股并购等方式吸引外资,年内实际使用外资8000万美元以上。
五、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办好惠民实事,扩大优质服务供给,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一)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坚持就业优先,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年内新增城镇就业5600人以上。深化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争创省级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加大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困难群众救助力度,兜牢民生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缩小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
(二)持续发展社会事业。建成使用龙吟中学、龙吟小学,加快建设临山中学、和谐路小学、长江路小学,新改建幼儿园5所,年内新增学、园位4620个。巩固提升“双减”工作成效,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创建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建成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区疾控中心、精神卫生服务中心,规范提升中心村卫生室26家。建成山东煤炭卫校新校区、亲和源三期项目,加快建设市中医医院新城西院区、颐顺康养中心,助力打造“健康枣庄”。新建城市书房2个,新改建体育健身广场20个,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扎实做好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试点工作。谋划建设民兵训练基地。统筹抓好宗教事务、妇女儿童、双拥共建、老龄等工作。
(三)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突出抓好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管控,确保PM2.5浓度同比改善6.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5天。开展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扎实推进河湖“清废行动”,确保8个入湖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厉查处非法倾倒固危废行为,推动建设用地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100%。打好“山水林田大会战”,改造提升榴园绿道,建成凤凰绿道片区示范段,完成蟠龙河省级美丽河湖创建,实施河湖库水系连通四期、引湖入薛二期工程,治理破损山体9处,新增、更新造林面积1910亩,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让蓝天白云成为日常品,绿水青山变成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