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定不移做强实体经济,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做强总量,构建符合薛城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做大产业集群。工业经济:突出锂电产业首位度。建成雍申高精度超薄电子基础材料一期、百思利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创能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等5个项目,加快推进华博六氟磷酸锂、海汇德新能源产业园、海帝智慧储能项目,全力打造全市锂电产业协作配套区。提高传统产业聚集度。加快精细化工百亿产业园建设,建成潍焦薛能粗苯加氢、邦泰石墨烯新材料项目,推动高端化工向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延伸。加快建设奥瑞金易拉罐、中科智能电气产业园、三一齐鲁智能建造旗舰产业园,积极推进中科智谷科创园、施密特电梯制造项目,引领装备制造迈向高端化、智能化。聚焦食品加工、造纸、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发挥青啤(枣庄)公司、远通纸业、智赢门窗等头部企业带动作用,找准补链延链强链突破口,促进更多产业产品迈向中高端、进入关键环。都市经济:培育壮大现代物流。加快建设乡村智慧仓储物流、乡村应急物资储备库,启动枣庄港泊位改造提升、长河港业铁路专用线建设,健全公铁水协同联运体系,扎实开展临港产业招商,塑造“以港兴产、以产强港”发展格局。集聚发展楼宇经济。依托双子星城市广场、德鑫广场等楼宇资源,成立招商专班,完善招引政策,大力引进信息服务、研发设计、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等新兴服务业态,催生一批纳税过千万元楼宇。提质升级高端商贸。建成运营奚仲文旅综合体、奥特莱斯广场,启动建设青啤活力小镇,引导万达广场、天穹新视界聚集高端业态,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打造一批核心商圈、特色街区,提升城市商业品质。
(二)做实项目支撑。坚持项目为先、项目为要,推进总投资1110亿元的117个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154亿元以上。围绕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支持领域,谋划包装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上级盘子。积极探索“投担贷”联动机制,发挥5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撬动作用,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强化土地保障,年内处置批而未供土地800亩,盘活低效闲置用地500亩,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700亩。完善区级领导分线牵头、责任单位跟进落实、项目专员精准服务、联席会议统筹调度机制,为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确保省市区实施类重点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年内竣工26个以上。
(三)做优园区载体。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优化薛城经济开发区、薛城化工产业园空间布局,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提升园区集约化水平。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智慧管理,实施生态提升改造工程,建设智慧园区综合管理系统,布局智能停车场、垃圾中转站等基础配套,切实提升园区承载力。坚持“筑巢引凤”,建成运营锂电智能制造、健康食品、闲置品3个“区中园”,新建工业标准化厂房30万平方米,加速工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开发区在全省实现争先进位。
(四)做强民营企业。深化工业技改提级行动,实施总投资63亿元的40个技改项目,支持中科电气、海帝新能源等企业新上无人车间、智能化生产线,评选一批“智改数转”标杆示范企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大“准四上”企业帮扶力度,动态调整培育库、种子库,落实财政奖补政策,确保年内新增“四上”企业85家以上。实施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5家以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90家。用心用情服务企业,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有公平感、在合法经营中有安全感、在社会生活中有尊严感。
二、坚定不移提升城市品质,扮靓高质量发展空间。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做优品质,提升能级,打造空间精明、功能精致、治理精细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一)城市建设再提速。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善城市控制性详规。服务全市发展大局,突出向东向南发展,统筹业态布局、功能配套,争创省级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建成临山、四里石、东巨山片区回迁工程,实现西小、来泉片区回迁工程主体封顶,加快建设古井、曹沃片区回迁工程。改造安侨公寓、临山公寓等22个老旧小区,谋划提升汽车站片区。完成钱江西路、六盘山南路等12条道路建设,改造提升永福路、泰山路、德仁路,建成武夷山路人行天桥,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启动济枣线张岭出口、齐陶路改建、薛周路大修工程,扎实做好国道518薛城段、郯兰线绕城段改建工程前期工作,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完成长江路上跨立交建设,分步开发蟠龙河产业新城,逐步完善教育、医养、商业功能配套,加速薛微同城化进程。
(二)城市功能再提升。建成运营第二污水处理厂,改造韩龙山路、滨河二路供热主管网,更新273个小区燃气管道,实施供水水质提升工程,铺设各类管网35.5公里,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6万吨。改造提升南方植物园、临山公园,新建公园游园5处、口袋公园8处,加快推进小沙河省级城市更新试点片区建设,谋划实施何庄片区提升改造工程,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推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选址建设,加快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完善大型居住区周边便民业态、公共交通等配套功能,打造15分钟城市便民服务圈,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三)城市管理再提档。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新建、改造智慧停车场8个,新增智慧停车泊位3000个、智慧充电桩200个。规划建设中和路、厦门路2处垃圾转运站,整治改造陶庄垃圾填埋场,谋划推进建筑垃圾消纳场项目,提高垃圾收集处理能力。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完成清泉市场重建、四季春市场迁建、东山市场新建,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压实“门前三包”责任,持续开展环境卫生、占道经营、违法建设等专项整治,规范电动三轮车、四轮车出行,打造整洁有序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