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定走好改革创新之路,推动发展动能更强劲。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向开放要潜力、向营商环境要竞争力,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深化经济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国企改革,健全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创新国企投资运营模式,探索基金领投、国企助投、社会跟投的国企招商方式,以“资金池”建设为试点,对国企资金实行集中运营和精细管理,充分释放资金整体效能。创新涉农金融、绿色金融两大品牌,推广海域使用权抵押贷、乡村振兴贷、海洋碳汇贷等新型金融产品,引导海商中心开展干海参、冻鱿鱼订单交易业务,争创国家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培育房车、预制菜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垂直整合细分产业链,打造“实体经济+数字经济”新业态。实施要素保障市场化配置改革,对土地、能耗等要素指标进行市场化交易。
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实施当年投资2.8亿元的19项科技创新重点项目,有研发投入的规上工业企业比例达到80%。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20家。聚焦平台建设,抓好海洋养殖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支持山东省先进核能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核动未来”科技示范工程,推动成山集团、蓝润集团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加快人才引进,组建产业人才联盟,打造硬件共用、人才共育、产研共融的新模式,推荐有研稀土、达因药业等企业申报高层次人才项目10个。做好知识产权培育,引导海洋食品企业发明专利由实用新型向高价值专利转变,新增高价值专利50件。
推动外贸稳中提质。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实施“荣成造·全球行”优质产品出海行动。积极申报保税物流中心(B型),融入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推动跨境电商实现新突破。创新服务贸易业态,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园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打造鑫弘重工、新霞修船、华东修船3个特色服务贸易标杆企业,争创全省船舶维修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发挥濒临日韩优势和桥头堡作用,争取尽快恢复日韩集装箱货运航线和韩国客滚船业务,全市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32万标箱,货物吞吐量达到720万吨。
打造亲清营商环境。深化“荣归故里”计划,推出更加务实的政策和服务举措。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创新通办柜员、服务专员、项目管家、流动驿站等服务机制,高效运行企业一体化服务平台,推出更多“免证明”事项,打响“在荣成·荣易办”品牌。实行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统筹推进美德荣成和信用荣成试点市建设,实施美德和信用“五进”工程,让诚信主体因信获利、以信为荣。
各位代表!荣归故里、成就未来。无论本土企业家还是外来投资者、各领域人才,都是荣成的“城市合伙人”。我们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营造好的政策、制度、舆论环境,让企业家和人才在荣成有地位、有形象、有荣誉,让更多“千里马”在荣成创新创业赛道上竞相奔腾。
(四)坚定走好精致城市之路,推动内涵品质更彰显。坚持“六个精字”互融共促,启动新一轮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着力提升城市内涵品质,争创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
绘好城市规划蓝图。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加快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搭建城市长远发展的“四梁八柱”。中心城区,突出抓好桑沟湾海岸带保护性开发,以蜊江港腹地区域为核心抓好桑沟湾板块建设,以南山路、北大街、幸福街沿线及交叉区域为核心抓好老城片区城市更新,同步实施双泊片区、高铁片区、半岛环海路、滨海公园、樱花湖、绿岛南湖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打造“一带双核多节点”的发展布局;石岛管理区,围绕融合发展五大涉海园区,坚持拥湾发展、两翼联动,谋划好石岛山以南、甲子山以东等重点片区建设,全面启动清华大学核研基地、大鱼岛海警基地等重大项目,打造“山海相拥、产城融合”的湾区经济高质量增长极;好运角旅游度假区,以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为轴线,推动那香海、西霞口、天鹅湖三个核心景区串联发展,带动虎头角、朝阳港、马栏湾、马山岛四个片区深度开发,打造滨海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北部隆起带。突出抓好交通设施前瞻布局,争取将槎山滨海景观公路纳入威海市“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基础设施规划,将S203环翠所前泊至荣成福禄山段列入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期调整。加快港口规划报批,推动石岛港区、龙眼湾港区等港口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特色发展、形成集群。
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实施当年投资21.7亿元的31项城建重点工程。老城片区,重点抓好南山路综合改造、北大街海鲜市场二期、幸福街邻里中心、商业街区等城市更新项目,加快实施三环、德平等6个老旧小区改造,以及楚祥北街、高铁沿线等市政道路改造,完成老旧燃气管网升级改造50公里,更换天然气软管3.3万户,对第一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城区市政道路及建筑小区全面完成雨污分流改造任务,促进老城焕发新活力。新城片区,重点抓好蜊江港商务起步区、水上运动中心、滨海公园文旅配套、桑干河步行连通、樱花湖科普观景平台等工程,对部分城市节点进行增彩添绿,促进新城彰显新优势。加快新老城区及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抓好安全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云光路东侧河道拓宽、低洼易涝积水点防汛监测等工程,对S301成初线、G228丹东线、S201威东线等国省道部分路段进行改造,全面提升城市防汛和交通保障能力,增强城市发展韧劲。
提高城市治理效能。以立体化思维和“治未病”理念管理城市,聚焦油烟扰民、占道经营、违法建设、机动车乱停等“城市病”问题,建立健全部门、属地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机制,建强社区网格“探头”,构建事前、事中、事后闭环管理体系,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精细化水平。坚持控增量、去存量“两手抓”,健全房地产、建筑行业全链条监管体系,加快“半拉子”工程处置、城镇不动产发证、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证换发,积极化解建设领域矛盾纠纷。推进住宅工程、物业管理“两个规范提升”,开展地下室、车库渗漏等专项整治,建立“先验房后收房”制度,着力解决“办证难”问题,从根本上化解城市“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