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回望2022,路途艰辛,但我们干得坚定。这一年迎难而上、难中求成取得的工作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委带领全县干群团结拼搏、矢志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肥东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境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受疫情反复、土地市场疲软影响,经济增长点收窄,财政收支压力增大;科技成长型企业培育不多,高质量发展后劲不足;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北部偏远乡镇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仍然存在;干部运用资本市场意识不强、熟练掌握金融工具本领不足;保护耕地红线和生态环境底线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等。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县委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完善社会基层治理,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确保2023年如期“实现双千亿、创成文明城”。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总量过1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总量过1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于GDP增速。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项目为王”,延续产业发展强劲势头
聚焦招商引资扩增量。围绕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全力推进储能、新能源物流车等重点项目快速落地建设、尽快投产达产,实现产业集群能级跃升。推进与康桥资本合作,加快启动生物医药并购基金、孵化基金、信贷基金,打造合肥生物医药组团重要增长极。保持捕捉发现新赛道敏锐性,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链细分领域和优质服务业,开展招商引资专项攻坚行动,实现签约协议投资500亿元。
注重转型升级提质量。深化“亩均效益评价”结果运用,实行差别化用电用水政策、金融支持“白名单”制度,发挥资源要素配置指挥棒作用,引导企业扩产、转产、新建,推动产业优质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实施中小微企业攀登计划,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新增“四上”企业65家。滚动梳理闲置土地与低效用地,“一地一策”协同推动土地盘活,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调整发展方向。
突出培育扶持优变量。支持晶科能源、协鑫集成、中盐红四方、国轩高科等龙头骨干企业扩大产能、开拓市场,扶持更多企业迈向“百亿级”。坚持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肥东转化、应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不断提高我县经济发展含“新”量。坚持“乙方思维”,做到全周期跟踪服务、全环节落地指导、全方位问题化解,提高项目落地率、开工率、投产率。
(二)切实“过紧日子”,严格财政资金统筹使用
培植壮大财源,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坚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及时分配下达助企惠企资金,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适当提高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全力稳住市场主体。用足用好政策性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助推重点项目落地投产,培育壮大新兴税源。紧扣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做深做细项目储备,全力做好立项、环评、土地、规划等全过程要素保障,做到“谋划一批、入库一批”,争取获得更多专项债券额度。
优化支出结构,腾出财力惠企利民。坚持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持续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规范公务出行社会化车辆定点租赁,确保一般性支出经费规模只减不增。聚焦重点民生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集中财力保障基层“三保”、产业政策扶持、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支出需求,着力提高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做到“应压尽压、应保必保”。
精细预算管理,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强化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绩效运行监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财政“三保”监测机制,推动预算管理精细化。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建立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开展专项资金清理行动,及时收回闲置资金,盘活存量资金。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推进党政机关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坚决杜绝国有资产闲置浪费和流失。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三)下足“绣花功夫”,彰显城市建设品位气质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坚持规划引领,严格落实“三区三线”,提升“多规合一”实施水平。动态调整优化专项规划,高质量开展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更新设计,强化城市天际线塑造,高标准对接合肥主城,明确建筑风格、色彩标识等控制要求,让城市经得起远眺、耐得住细看。